司马平邦:苏罗维金大将为什么换上“波斯刀”?


  欢迎收看《司马平邦说》。近日,美国媒体再次公开炒作所谓俄罗斯向伊朗购买大批武器的消息。据报道,伊方已经与俄方达成一揽子军工合作协议,主要内容是通过两国军工企业间的“易货贸易”,由伊方向俄军提供两种中短程弹道导弹,其中包括射程为300公里的“征服者-110”短程弹道导弹,以及射程700公里的“佐勒菲卡尔”中程弹道导弹。

  西方媒体称,俄伊之间的武器交易数量将“非常惊人”。这些导弹将被俄军用于打击乌克兰境内的民用基础设施和军事目标。除此外,伊朗还计划向俄军提供第二批新型无人机,包括几十架的“迁徙者-6”无人机和大量“见证者-136”巡飞弹等。

  而更让外界感兴趣的是,以军工见长的俄罗斯居然沦落到要向伊朗引进短程弹道导弹。俄罗斯为何在此时向伊朗订购大批弹道导弹呢?个人认为,符合战场需要!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

  自谢尔盖•苏罗维金被任命为特别军事行动的联合部队总指挥以来,俄军调整了军事斗争策略,加强了对乌克兰境内军民两用目标和民用基础设施的空袭。从10月9日以来,俄军对乌克兰境内400多个目标实施了十多轮的空袭,乌克兰的电力设施、输变电站、交通枢纽、铁路调运中心、军事指挥中枢和道路桥梁均遭到严重破坏。

  大规模空袭意味着大量弹药的消耗。然而,由于缺乏低成本精确制导弹药和航空兵防区外精确打击手段,俄军在此次军事行动中消耗的弹药,主要以造价昂贵的远程巡航导弹,以及战术弹道导弹为主。这就对俄军当前的弹药库存和军工生产提出严峻考验。如果俄罗斯从伊朗进口中短程弹道导弹得到确认,那至少说明,俄方的精确制导弹药库存储备已经接近某个阈值。

  在弹药低库存的情况下,俄罗斯必然调度后方企业增产,但高精尖武器的生产,绝非一般工业品那么简单,上下游原材料准备、元器件储备、生产线测试调整、专项资金调拨和人员技术培训,缺一不可,俄方能不能在短期内理顺上下游配套企业的零配件生产,能不能实现企业从人员到设备的全负荷高强度运转,能不能向俄军及时补充高精尖弹药,这还是个未知数。

  从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军工产业资源遭受重大切割。产业链缺失、产业结构不合理、关键技术落后日益突显,而且,俄罗斯一度奉行向西方倾斜的对外防务合作政策,曾经异想天开,以为与西方国家进行技术合作,就能换取对方的战略信任,这导致俄国防工业长期对西方国家电子元器件和精密设备的依赖。然而当前俄罗斯遭受西方全方位、多角度的制裁,和高技术禁运,其军工企业不仅要进行扩充产能的各项准备,而且还要在西方的严厉封锁下,寻找进口设备和元器件的替代手段,谈何容易?

  显而易见,俄军的前线军事行动没办法等待后方国防企业的生产进度达到要求,俄乌冲突战场局势瞬息万变,苏罗维金不可能指望国产武器弹药到位了,再发动军事行动。这时,俄罗斯向伊朗引进弹道导弹,就变得十分合理。

  而且,伊朗最近10年,在固体燃料中短程弹道导弹技术上的飞跃式发展,令世人瞩目。俄罗斯决定采购伊朗导弹,说明对伊朗的导弹技术是比较认可的。国际社会公认,伊朗在2000公里射程以内的导弹精确制导和弹头防热技术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俄军此次引进的“征服者-110”导弹和“佐勒菲卡尔”导弹经过10多年的不断迭代升级,其射击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已经与俄军“伊斯坎德尔”导弹的早期型号基本相当。

  伊朗面对西方国家长达30年的漫长封锁和禁运,却逐渐实现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找到了一整套利用民间商业技术,促进本国导弹研制生产的新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实现了伊朗弹道导弹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而且还简化了导弹生产工艺,提高了导弹生产线的产能。俄方引进伊朗弹道导弹和无人机,一方面解决了作战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学习伊朗的先进经验,为未来在西方长期封锁下,发展军工做好充足准备。

     【文/司马平邦,红歌会网专栏学者。本文原载于公众号“司马平邦”,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