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平邦:高启强、陈宏友大流行,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多大风险?
今天想说两件事,交流一下体会。电视剧《狂飙》很多人都看了,我只看了两三集,说实话,没看下去,倒不是拍的不好,就是之前接受了太多它的信息,没惊喜了,其实本剧的导演徐纪周,和演员张译、张颂文、高叶都是好导演、好演员,徐纪周我还认识本人。大家如此关注《狂飙》,应该在于它是与现实同步的,题材难得,不过,现在出现了一种反常现象,我很不理解,《狂飙》明明是一部展示国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现实题材作品,其中也包括比如“倒查20年”这样的反腐败斗争的内容,大家注意我的用词,斗争,这两个“斗争”,都是国家政策层面的专有名词。
所以,《狂飙》本应该是让公、检、法战线成为最被突出表现的,但是,你看现在,在现实传播中,剧中的黑老大高启强(张颂文饰演),和他老婆陈书婷(高叶饰演),这俩黑社会的大哥、大嫂却在互联网上、媒体上,甚至成了中国人的全民偶像,他们在剧中的形象、台词、情感,还有其他衍生信息,肉眼可见,无处不在,一部扫黑剧,最后客观上却把黑社会老大炒到红得发紫,人们在大谈高启强的致富之道、驭下之道、处世之道,大谈陈书婷的丰韵性感、忠贞无二、优雅迷人,同时,这些东西大流其行的时候,那些无论是电视剧里,还是在现实斗争里,在“扫黑除恶”过程做过出贡献,甚至是牺牲了生命的人们,即无人问津了。
比如,像我这种根本没怎么看剧的人,我甚于可以认为,这部剧是高启强被法办后,用留下的遗产给自己拍的一部黑老大传记片。这恐怕是这部剧的推动者、策划者和创作者们事前根本没想到的吧?
《狂飙》大流其行,所展示的,其实是现实中的人们对高启强、陈玉婷这对杀人放火、欺男霸女、十恶不赦、罪该万死的黑恶势力夫妻根本不反感,或者是被某种传播的力量塑造成了不反感,这种现象,对成熟的受众来说,尚可以说是权当一娱,但对并不成熟的年轻观众群,甚至对小孩子们,我不知道客观上会起到一种什么样的作用。
这部剧走红之后,形成的社会性的价值判断倾向,我会想到以往南方系媒体和那个臭不可闻的公知群体大流其行时,他们就特别对现实中的犯罪分子以及他们的家庭生活、和亲友关系进行扭曲至极的言语美化和形象谬传,《狂飙》热带来的不正是这种东西吗?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也值得聊聊。话说合肥师范学院有位“名师”,叫陈宏友,副教授,1973年生人,号称是安徽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还是党纪党风监督员和人大代表,反正是头衔等身,此人很能演讲,在全省开过1000多场演讲,都讲什么不知道,但至少有20万人聆听过他的演讲,2月18号那天下午,合肥庐江中学要搞感恩教育,就把这位专家请来,给高中生们演讲,想不到,庐江中学竟然成了陈大专家的滑铁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