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心铭:把握好宗教信仰自由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关系
【作者简介】田心铭,男,1947年生,湖北荆州人。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留校任教。1990年晋升为教授,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教育部原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原《高校理论战线》杂志总编辑,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研究及社会科学杂志的编辑工作。发表理论文章300多篇,代表性著作有《认识的反思》《论学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无神论研究》《反腐败论》(主编)和《当代大学生哲学思潮》(合著)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构建》(副主编)等。
把握好宗教信仰自由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关系
——访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田心铭研究员
把握好宗教信仰自由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宗教工作和意识形态斗争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时代做好宗教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明确要求。把握好宗教信仰自由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关系,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信仰自由和意识形态斗争的矛盾。为此,我们专访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田心铭研究员。
一、宗教信仰自由和意识形态斗争何以构成一对矛盾?
▲(采访者简称▲,下同):田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按照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要把握好宗教信仰自由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关系。您可否就这一问题谈谈看法?
●(被采访者简称●,下同):好的。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各种关系,都是矛盾。把握好宗教信仰自由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关系,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信仰自由和意识形态斗争的矛盾。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习近平指出:“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断认识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意识形态斗争方针,是建立在对事物矛盾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分析就没有政策。
把握意识形态斗争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关系,必须将矛盾的两方面统一起来,防止顾此失彼、有所偏废。开展意识形态斗争,不得违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宗教信仰自由,不能放弃或削弱意识形态斗争。实现这两方面的统一,必须对事物矛盾做科学分析。
对于各种矛盾或关系,都要放到一定的具体条件下去分析。毛泽东指出:“我们所说的矛盾乃是现实的矛盾,具体的矛盾”。“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条件之下。缺乏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就没有任何的同一性。”“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具备了,事物发展的过程就发生一定的矛盾”。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