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就是一个帝国
所谓“自由国际秩序”,是美国根据自身利益和偏见制定的一套等级秩序,它戴着有色眼镜,自大地认为西方国家是民主自由的,而非西方国家是半民主自由或非民主的。这实际上是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一套以西方价值观为标准的等级制,是西方种族主义和“文明标准”的延续。
近代以来,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给世界带来深重灾难。然而,近年来在西方学界却流行着这样一种叙事,即“帝国”在二战后戛然而止,被“美国领导的自由国际秩序”所取代。事实并非如此。
走向帝国主义的西方国家
在西方语境中,如果说对内统治,“帝国”往往是一个贬义词,而如果是对外统治情况则不然。随着罗马共和国征服地中海世界,其共和政体被凯撒、奥古斯都等独裁者颠覆,罗马共和国变为罗马帝国,政府官员的最高权力被称作imperium,这一词汇日后演变为empire(帝国)一词。西方学者认为,对内而言,共和国优于帝国,因为共和国统治依靠的是“公民美德”,而帝国则是“公民美德”丧失后遭到的惩罚,因为民众不得不屈从于帝王的残暴统治。对外来说,西方人一直对昔日的罗马帝国“念念不忘”,誉之为“罗马和平”,认为正是由于罗马人武力征服地中海世界,才带来了“和平”。尽管罗马帝国早已不复存在,但其曾经的“辉煌”与野心,仍如幽灵一般在西方世界游荡。地理大发现后,欧洲国家的帝国冲动找到了新出口,西班牙、葡萄牙以及继之而起的荷兰、法国和英国均建立起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
18世纪,英法在全球范围内抢占殖民地和争夺霸权。法国实行“直接帝国”政策,即在吞并殖民地后进行直接管理。法国启蒙思想家孔多塞等一面谴责欧洲的殖民统治,一面主张要向落后地区传播“文明”,并将法国吹嘘为最“文明”、最具传播资格的国家。“自由派”学者托克维尔原本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对印第安人等殖民侵略受害者摆出一副同情姿态,但在涉及法国利益的时候却索性撕下这张面具,急不可耐地为法国占领阿尔及利亚辩护,并叫嚣着要用武力镇压当地人民的反抗。大革命后,法国继续加大对外扩张,并出现了两个“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与法兰西第二帝国。马克思指出,“法兰西帝国”是贵族保守派、资产阶级与革命群众力量僵持的产物,它通过对外征服转移了国内的阶级斗争。这一法宝也被法兰西共和国所继承。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以传播“文明”为使命,致力于在殖民地推行同化政策,将其美化为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传统的延续。因此,法国的“直接帝国”政策显得格外教条和野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