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统租争议,深圳的“城市DNA”


  近来,深圳市的底层打工人遭遇了住房困境。

  从上月月中开始,以著名的城中村白芒村为典型,市政府的“统租项目”开始强制铺开,原来价格低廉的群租房被政府下辖的国有企业、城投公司以及部分私人企业统一打包管理、整饬出租,美其名曰“优化居住环境、方便统一管理”。

  但是对于租户、特别是对于几乎百分百为外地务工人员的城中村居民而言,被资本过筛之后的房租肉眼可见的上涨,这成了整改后最直观的变化。

  有南山白芒村、平山村的居民告诉前去暗访的记者,自从村里开始“统租”后,一些未被收纳的房源和周边城中村的房源租金立刻水涨船高:

  平山村里一些没有参加统租的房东,现在去租房的话租金都上涨了不少……之前这里的一房一厅月租金在2500元左右,现在房东刚刚说要3200元才租……

  1

  “统租房”被定位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纳入官方的保障房供应计划,所以是能得到政策支持乃至财政补贴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房东面对此情此景都欢呼雀跃。

  对比忧心忡忡的外地租户们,真乃“屁股决定脑袋,阶级决定情感”。

  以白芒村为例,其位于南山西丽,这里离地铁站较远,交通不算便利,空气质量、噪音程度等居住条件都算不上舒适,但是也正因如此,这里的农民房租金是南山最低,单间空房最便宜的900元不到,一房一厅则在1500左右,住着许多在深圳南山周边制造业工厂上班的打工人,其中九成以上为外地人。

  现在,房东们的房子被政府“统租”,他们很多人都在半个月内陆续收到了强制性的搬家通知书。

  简单说,“统租”就是将城中村整个区域进行打包运营,把城中村的自然房源,从房东手中打包统租过来后,再进行一定程度的室内装修、安装生活配套等,改造为公寓。

  然而不难想象,所有的装修、绿化、管理、运营的费用,都会附加在租户身上——别的不说,城中村时期,许多房子都属于“地下出租”的状态,房东甚至可以不交税,房价对于务工人员而言自然能低则低;但统租之后,一切成本上升,租户成了最终端的承受者。

  追溯这件事情的源头,还是市政府自身的“KPI指标”。

  在“十四五”规划中,深圳市在任务目标里将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原⽬标54万套(间)提高到不少于74万套(间),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增加了20万套。

  具体到2023年,深圳市提出要新开工建设60个项⽬,建设筹集16万套(间)。

  显然深圳市在谋求用地转向,此前已出台文件要求全市居住用地占比不得低于30%,还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公共住房建设之路。

查看余下8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