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过剩:这才是我们现在面对的真正问题
一直在想,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我们现在面对的真正问题
在经济上,我们现在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我最近一直在琢磨,如果仅就经济层面而言,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我得出的结论是:在这些问题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影子,这就是过剩,生产过剩。
过剩,这可能才是我们现在面对的真问题。
过去,我们经历了漫长的短缺时代。要知道,粮票是在1993年才停止使用的。1993年4月1日,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各地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这可以看作是中国告别短缺经济的正式标志。
但中国从短缺到过剩的转换,来得非常之快。1997年,在亚洲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95%的工业品供大于求,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行业,开工率不足30%。全国1.6万户国有工业企业中,39%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有人估计,国有银行贷款隐形不良率超过40%。
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并引发金融海啸。这场危机同时也波及到中国。当时,有一位来自企业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在讨论这场危机时用了这样一个比喻:这场危机对于中国来说是雪上加霜。对此,我曾经说了一段话:这个比喻很好,提醒我们要分清雪和霜,千万不要以为那白茫茫的一片都是霜。美国是因为金融机构不能够正常运转导致的金融危机,而在中国发生的则是一个很古色古香的、很传统的,原来在教科书当中就接触过无数次的这样一个危机:生产过剩型危机。
其实,在今天,我们遇到的依然是同一个问题。有经济学家用通缩来概括当前经济的问题,但我认为,通缩,包括许多与此相关的问题,如经济反弹乏力及失业等,背后其实就是过剩的问题。
这个过剩危机不完全是那个过剩危机
但要看到,我们今天所面对的过剩问题,与传统上人们所说的过剩,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我们今天所面对的,是一种独特背景下发生的相对过剩与绝对过剩的混合物。
所谓相对过剩,是相对于人们的购买能力的过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由于购买力不足造成的过剩。而绝对过剩则是指,生产的数量已经大于人们需求的数量了。在严格的意义上说,纯而又纯的绝对过剩,是很少见的。但在一种情况下,这种情形可能出现,下面讨论。
在现实中,我们议论过剩的时候,往往是一种相对过剩的思路。这当然是有道理的。我们有那么多的房子卖不出去,但也有不少人买不起房;我们有那么多耐用消费品过剩,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上捉襟见肘;我们有那么多的人虽然在银行有一定存款,但由于种种原因却不敢拿出来进行消费。人们更经常用来佐证的,是六亿人每月收入不足1000元。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