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

2023-07-17
作者: 胡懋仁 来源: 昆仑策网

  《环球时报》6月30日有一篇报道,介绍南非广播公司在6月28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标题是:大国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大量成功经验。作者是阿贝·马科。

  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在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发展的景象随处可见。我尤其被该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所吸引,在该战略推动下,村民们组成了成功的合作社。这些合作社通过各种方式创办,并由国家提供财政和物质支持。我在云南看到一个小型渔业合作社,囊括了约200个家庭。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国外的媒体在报道中国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提到了农民合作社。让我感到有点不解的是,国内的媒体,包括一些规模较大、级别较高的主流媒体,很少报道农民合作社的消息。或者说,这一类消息并没有引起国内主流媒体的重视。虽然天天都在讲乡村振兴,但是乡村振兴是怎样实施和推动的,我们的媒体却很少有所报道。这样的情况正常吗?我不认为这样的情形是正常的。

  为了深入了解我们媒体对这方面报道的情况,也就只能在网络上搜索一番了。我没有大范围地搜索,只是零星地找了一下,看到了以下一些媒体的报道。

  2019年9月16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官网刊发了由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发表的文章,题目是《农民合作社已成为振兴乡村的中坚力量》。

  文章说,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一是数量快速增长。到2019年7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220.7万家。农民合作社通过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组建1万多家联合社。通过国家、省、市、县级示范社四级联创,目前县级以上示范社18万家,国家示范社近8500家。

  二是带动能力增强。农民合作社辐射带动全国近一半的农户。普通农户分别占农民合作社成员的98.2%和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的91.2%。

  三是产业分布广泛。农民合作社产业涵盖粮棉油、肉蛋奶、果蔬茶等主要产品生产,并由种养业向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民间工艺制作和服务业延伸,其中种植业约占54.7%,养殖业25.8%,服务业7.7%,林业和其他产业占11.8%。

  四是服务水平提升。农民合作社为成员提供农资供应、农机作业、技术信息等统一服务,能够提供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农民合作社占比53.4%。8.7万家农民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4.6万家农民合作社通过了“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认证。一些地方在专业合作的基础上,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互助保险、土地股份等合作,由单一要素联合向资金、技术、土地、闲置农房等多要素合作转变。

  我们国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和水平,我们很多人实际都不太了解。如果我不是专门搜索的话,我也看不到农业农村部官网上发表的这篇文章,也不可能看到这么多信息。

  2022年9月14日,中国青年报官方帐号发了一篇标题为《农村合作社绘制乡村振兴“新蓝图”》的报道。报道说,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只有68.9万家,到了2022年9月,已经超过了220万家。

  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回龙镇,在十年前就建立了新昌县科农茶树专业合作社,不断引进新品种,统一扦插规格与技术标准,统一销售,保证丰产丰收。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合作社会优先吸收经济比较困难的农户加入进来,合作社向这些农户提供土地、插穗等扶持,有的社员还是零成本创业,由合作社免息借予资金,等茶苗卖掉后再扣除本金。

  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用农村合作社盘活了整个村的经济。在建立合作社之前,村民只种小麦和玉米,一年到头每亩地只挣四五百元钱。如今这个数字包括至少1200元土地流转费与上万元的年底分红。2021年,这里村民人均收入4.5万元,户均15万元。

  与有些村子在推行合作社时会受到一定的阻力不同,松兴屯村村民有近八成同意发展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合作社的年底分红。村里把自己的合作社发展模式称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在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里,社员就是全村村民。

  合作社发展十年来,社员的日子蒸蒸日上,还吸引了200多名青年回村。2015年11月实现整村搬迁后,村民们住进了联排别墅,每天步行去大棚或者葡萄园上班,晚上下班后还能去村合作社建的公园散步。

  2023年4月28日,央广网播发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河北定兴: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文章介绍的是河北省定兴县高里镇景安村土地专业合作社的情况。

  定兴县是传统农业大县,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年轻人不愿种地,留守老人种不了地,“谁来种地”的问题凸显。

  定兴县委决定采用“先试点再逐步推开”的办法,探索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在农民自愿前提下,吸引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整合农田、集中连片,促成“小田变大田”;再造村集体生产功能、组织功能,构建“村集体+农户+经营者”的稳定利益联结机制,蹚出一条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道路,促进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2020年10月,定兴县高里镇景安村以党支部牵头创办了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该村采取土地托管合作模式与央企中化集团签约,探索实施“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社、按股分红”的土地股份化、集约化运营模式,成为全县先行先试的党支部之一。

  合作社刚成立时,不少群众有“观望一阵、等等看”的想法。景安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先将自家土地入社,又带动亲朋好友积极参与,同时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意愿,讲解入社政策。本着自愿原则,景安合作社入社土地1200亩,聚拢后交给中化集团托管。

  合作社的负责人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说,2021年,合作社种植小麦和玉米,农户通过保底收益和公益金福利,每亩收入1200元,村集体收入30万元。2022年,农户每亩收入1300元,村集体收入50万元。

  虽然这仅仅是个开始,但这个合作社未来的前景肯定充满着光明和希望。

  看到这样的报道,让我感觉到,通过农村合作社,乡村振兴的战略一定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只是我们现在的大多数媒体似乎都不是太关注这个领域,这是让人非常不理解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可是为什么我们大多数媒体对乡村振兴表现出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呢?这也是让人非常可疑的现象。莫不是我们的有些媒体,还是希望看到所谓资本下乡的现象,而不希望看到社会主义集体化的农村合作社的出现?在他们眼里,通过农民合作社来推行乡村振兴,对这些媒体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如果要是资本下乡来参与农业与农村的生产,这些媒体就会大肆报道了?我们的大多数媒体如果真的是这样想的话,那么我们的媒体是需要从根本上好好地改造一番了。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