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文:地缘经济碎片化后果显现,如何应对?
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实现了5.5%的同比增长。在内需还没有完全恢复,世界经济疲弱、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的大环境下,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虽然世界各国近期的经济表现好坏不一,但中期前景黯淡,主要原因有三:周期性的起落,高通胀、能源、粮食市场和债务的冲击,以及世界地缘经济碎片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7月13日的一次演讲中也尤其强调了碎片化的问题,她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增长缓慢和地缘经济碎片化。
IMF4月预计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8%,低于2022年的3.4%。7月25日,IMF将发布最新预测。美国一季度GDP环比增长2.0%,二季度尚不明朗。欧元区经济前景近期略有改善。欧洲央行和欧盟委员会6月时预测欧元区2023年经济增长0.9%-1.1%,2024年可加快到1.5%-1.6%。德国二季度GDP可能恢复增长。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2023年的经济增速将达到3.9%,2024年达到4.2%。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和印度经济占有很大权重。虽然截至7月18日,纽约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已比一年前分别下降19.21%和20.67%,美元指数也比一年前下跌7.91%,但一年前能源、粮食价格的剧涨,和美联储加息后美元一度异常强劲带来的影响依然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低收入国家本币贬值、对外债务困境加剧。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如达到5.0%,则将拉动世界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可超过30%。
与此同时,地缘经济碎片化的表现也是明显的。IMF的一项研究表明,2018年以来世界科技和贸易限制措施增加了3倍,2019年这类限制超过1000起,2020年达到1600起,2021和2022年均接近2500起。该研究显示,这类地缘经济碎片化正在危害世界经济,增加国家间经济“脱钩”的风险。如果将经济按不同阵营分割,世界GDP将减少1.2个百分点。如果对非关税壁垒不加调整,世界GDP将减少1.5个百分点,其中亚太地区将减少3.3个百分点。在最坏的情况下,如果进一步带来行业错配和知识传播受阻,世界GDP可能减少8.5个百分点;如果带来全面经济“脱钩”,世界GDP可能减少8至12个百分点。
地缘经济碎片化,肇始于美国力推世界政治阵营化,并据此在自己和盟友,以及在北美构筑以“价值观”为基础的“韧性供应链”,主要覆盖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和关键矿物原料等,试图割裂世界基于市场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特别是针对中国以“国家安全”“去风险”为由,大范围推行高科技封禁和供应链排除,从而影响到亚太地区供应链的稳定。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