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晋: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2023-08-16 793 2
作者: 陈晋 来源: 《北京日报》

  中国式现代化历史逻辑的第一步

  中国的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是从近代以来逐步开始自觉推动的。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开始自觉考虑中国的现代化怎么干的问题。于是,1933年7月,他们在一本杂志上发起了一场讨论,提出了几个问题,要求大家讨论:第一,中国的现代化要具备哪些先决条件;第二,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上搞现代化,还是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搞现代化;第三,外国资本和国民资本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到底起什么作用。

  这些问题被提出来以后,他们讨论出了三种结论:第一,主张要搞社会主义式的中国现代化;第二,主张要搞资本主义式的中国现代化;第三,主张要搞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结合起来的中国现代化。这说明我们对现代化的自觉,至少在20世纪30年代就比较突出和明显了。但是,与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的讨论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那之前,一直到后来的奋斗,实际上就是在解决一个问题,即怎么为中国的现代化创造条件,也就是在回答那场讨论中提出的解决哪些先决条件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只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才能够为中国的现代化创造根本的社会条件。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历史逻辑的第一步。

  中国式现代化历史逻辑的第二步

  中国式现代化历史逻辑的第二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写得很清楚:“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所以,历史逻辑很明确,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开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条件下、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探索现代化道路问题。关键是,什么是现代化?我们的现代化应该是什么样的?20世纪50年代初,人们对现代化的概念主要是工业化,从1953年起大规模建设工业。与此同时,不光是工业化,还有别的领域现代化的问题。所以,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基本形成了“四个现代化”的概念: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四个现代化”一提出,实际上就把它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历史逻辑最明显的一步。

  到了1978年邓小平到日本访问、参观,特别是他到日产汽车的生产车间,看到那么宏伟的工厂,装配车间的汽车工业化技术那么先进,整个车间干干净净,人员也不多,他深受震撼,说了一句话:“我知道什么是现代化了。”回国以后,到了1979年,他就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英国人问他,你们搞的四个现代化是什么样子?邓小平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和你们那个不一样,我姑且把它叫作“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今天“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名称就是这么来的。到了1979年12月,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来访问,见到邓小平又问了一个问题,你们搞的四个现代化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一问,让邓小平沉默了,有人说是14秒钟,他在想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最后他就说了这么几句话: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和你们的现代化不一样,这是第一句话;第二句话,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第三句话,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以后到底是什么样?他紧接着说,到本世纪末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时候也就是一个“小康之家”。这就把“四个现代化”定位为“中国式的”,进而定位为“小康”。所以,从此以后,“中国式现代化”用得不多,开始大量用“小康”,即“小康之家”“小康社会”“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等等,我们建设了几十年,到2021年正式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查看余下6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令人奇怪的是,《坤舆万国全图》中,最惨不忍睹的恰恰是欧洲部分。
欧洲大陆是一条虫子的形状的狭长半岛,比实际面积至少缩小了一大半,完全不够成其为一个“洲”。
法国和大不列颠、爱尔兰二岛,极其不准确,不仅英伦三岛上没有任何城市,而且连法国首都巴黎、英国首都伦敦,都没有出现!
希腊半岛也极不准确,而且没有城市。在欧洲文艺复兴的晚期,如果是欧洲人绘制的地图,好歹也应该出现雅典这座城市吧!
令人震惊的是意大利,这可是罗马教廷所在地,竟然也是极不准确,这已经是欧洲地图中标注最详细的地方了。
请问,这样的地图,有可能出自西洋人之手吗?
((()))
0条回复
走了弯路就是走了弯路。不要遮遮掩掩。太阳之下,一切都黯然失色找不到踪影。胡拉八扯永远扯不出理论创新。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