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向毛主席学习写文章——任正非堪可借鉴
若问天下文采,谁者执大牛,毛主席的文章当争头筹。
有人或许会问,毛主席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吗?——没有。但他的文采,不是诺贝尔文学奖比得了的。这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诺贝尔文学奖,一帮瑞典老头,他们看得懂中文吗?这些奖是马悦然(瑞典皇家人文科学院院士,瑞典学院院士,生前为诺贝尔文学奖十八位终身评委之一)翻译的结果。
所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如果是因为文采斐然,文采独绝于天下,那也是翻译得好的原因。
我都不怕得罪莫言。我以前说过,我因为莫言获得了诺贝尔奖,便阅读了他出版小说中最有名的几本。
我拿过来看,却看不下去,也读不下去。我把它放到厕所里。
像古人读书一样,古人读书可在厕上马上枕上。若是厕上读真的读不下去,那你读下去的欲望则大大受到限制。
当然我觉得莫言的故事讲得还行,但是为了读一个故事值得这么折腾吗?
作为一个干了一辈子编辑的人,当过记者的人,跟文字常年打交道的人,我想说,莫言文字叙事能力比较普通,他的文字张力不足,读起来总觉得差点意思。这是比较平凡的一面。我觉得莫言先生也有特别坦率的一面,他说,我就是个讲故事的人。
诚如他所言,莫言先生讲故事的水平真是不错。
当然有人指出莫言的倾向及文化立场问题,文化判断力,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不在这展开,我只是说,单就写文章而言,我认为毛主席的文章写得实在是太棒了,值得跟年轻人好好讲一讲。
我鼓励年轻人多向毛主席学习写文章。
毛主席的文章好在什么地方?好在质朴、平白,谁都能听得懂看得懂。
就算你是古典文学大家,不以为浅;就算你是个放牛娃,不以为深。
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做到这一点,足以见功力。
比方说我们随机选一篇毛主席的文章。这篇文章标题叫《军队要打掉老爷气》。
“冬季北方不能演习,怕冷。在川西跟少数民族的叛乱分子作战的时候,一时手忙脚乱,不得下地。所以,我们的军队,真正打起仗来,开头两三个月可能要打一些败仗的。有小姐气,有骄傲之气,有暮气,有官气。据一些同志讲,确实有,军以上比较多,师以下比较活泼。由此观之,党、政、军、民,现在是下面比较活泼,而我们这个党、政、军、民(党是党中央,政是国务院,军是军委会,民就是共青妇)这几种气就多。你们回去以后,如果嗅不出来,就请个鼻子灵的看究竟有没有,有多少。我就是有这么个企图,在南宁会议上,觉得要把这些气革一下,要老百姓化,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资格出现。同时,我们党内关系要更正常化,庸俗的空气要打掉。”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