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我们要管理好自己的厌日情绪
中日关系高度紧张,两国民间的相互好感度肯定跌到了低点。昨天在辽宁大连,一烤肉店挂出“谢绝日本人进店,纯属个人情结”的告示牌,店主说,后有相关部门联系自己将该告示撤下,网上议论纷纷,支持该店主的声音很多。
老胡非常理解那位店主的厌日情绪,在对日本排核污染水的问题上,我们的愤慨完全相同。不过,我不赞同店主挂那个告示牌,并且希望他能够尊重相关部门要他撤下告示牌的劝告。大家或许还记得,上月末,一位中国博主在日本东京新宿一居酒屋发现有辱中国人的招牌,上面写道“告诉中国人,本店食材都是福岛产的”,该博主打电话报警,警察到现场后,该店主将招牌上的文字进行修改。
中日两国外交对立,在日本排放核污染水问题上尤其针锋相对,但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和博弈在哪一方都不应变成针对对方国家侨民的歧视行动,日本社会不能那样做,中国社会同样要守住底线。
中国是礼仪之邦,又奉行对外开放政策,我们反对日本的对华政策,对日本整个国家很有看法,但我们必须善待每一位在中国生活或者临时逗留的日本人,确保他们平安,不被歧视,这是我们对外开放政策所应具有的一项标配。
当下与中国关系紧张的不只有日本,如果因为国家关系紧张了,相关国家的国民在中国社会就会有遭遇不友好对待的风险,那将是对中国开放环境的破坏,互联网时代会让这样的信息向外界传播,产生误解和不适感,从而削弱中国社会对外国人前来工作、学习和旅游的吸引力。
当然了,日本很特殊,中国人围绕日本有太多“旧恨新仇”,但越是这样,我们越要与在华日本人交往中展现友好,给予他们其他外国人在中国能够得到的各种善待。因为我们如何对待日本人,会被外界看成我们如何对待外国人的一面镜子,而且事情不仅如此。
有人说这是“友邦惊诧”论,是媚外表现。错,无论我们对日本有多大意见,善待在中国土地上的日本侨民是中国作为文明、开放大国的应有气度,它是自信,是自我高贵的修养。作为一个超大社会,我们内部的思想和行为注定很庞杂、多元,生活中哪有那么多说头,很多普通人追求的就是直抒胸臆的痛快。与此同时,我们的集体意识形态倡导什么,支持什么,应当信守符合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原则。
饭店的橱窗面向街道属于公域,挂出的招牌写什么应当受到公域规则的管理, “个人情结”在这里应当服从于公共规则。设想一下,日本街头店铺挂出歧视中国人的招牌,对吗?当地执法部门是否应当予以纠正?如果不纠正,咱们中国人答应吗?反过来,中国街头店铺挂出歧视日本人的招牌,如果执法部门不予纠正,对中国对外交往同样不会产生正面效果。
中国社会对日本有意见完全事出有因,日本政府从历史认知到现实行为的诸多拙劣表现必然引发中国社会的愤慨。但是,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厌日情绪进行必要管理,防止它的释放方式损害到我们自己的利益。
我要说,中国社会在日本排污问题上一边坚持原则立场,一边已经做了相当不错的情绪管理,日本有人当街要求中国人“离开日本”,表现得十分丑陋,在人口规模大于日本十倍以上的中国社会里,目前还没有看到这种攻击性表现的报道。我认为,民间对厌日情绪的必要管理只会让这个国家更显强大,我们的对外开放得到更强有力的支持。尽管个人态度可以非常多元多彩,但我们理性爱国的集体认知应当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