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是美国人的两颗原子弹吗?


  1

  还记得2021年6月30日即建党百年的前日,日本著名电子品牌索尼在中国市场搞的事情吗?

  引起我注目的是一些中国网友的反应。

  比如最多、最大量的评论:“原子弹没挨够?”、“应该把产品发布日改成8月6日”:

  这种说法在过去很多年是论述抗日战争历史时极为常见的言辞,即:结束抗日战争、甚至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是美国人,是美国人的那两颗“伟大的原子弹”。

  这种论调,瞬间就把美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抬到了一个高耸入云的阶位,在过去许多国产电影中都有这般史观呈现,《无问西东》、《决胜时刻》等。

  仿佛美国是人类的救世主,是反法西斯阵营的急先锋,是全东亚/东南亚人民挣脱出日寇铁蹄的大救星。

  《奥本海默》在上海的观影活动

  然而事实是:法西斯轴心阵线最大的培育者,恰恰就是美国(深宫财阀)自己。

  昔日德国纳粹的病毒实验资金来源,正是美国的洛克菲勒基金会,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约瑟夫·门格勒早先就效力于洛克菲勒的优生项目;

  德国纳粹的种族优生学说,如1935年的《纽伦堡法案》,其法理依据就是照抄美国弗吉尼亚1924年颁布的《种族完整法》;

  在二战爆发前,美国是德国之外最大的纳粹活动国,“西格弗里德”俱乐部、纽约“新德国之友”和弗里兹·库恩的“德美同盟” 了解一下;

  早在1920年,美国影子总统摩根,指派美国战略情报局(OSS)创始人多诺凡,前往德国面见希特勒,为此后通过摩根财团、洛克菲勒、福特、曼哈顿银行集团等向希特勒贡献3200万美金政治献金,埋下基础;

  1924年,以美国银行的查尔斯道斯为首的委员会推出“道斯计划”,1924-1928四年内总计8亿美元贷款流向德国,助其偿还凡尔赛条约赔款;

  至1933年,通过华尔街财团经手流入德国的贷款总额为330亿马克,直接推动纳粹的壮大;

  1933-1939年,即纳粹的战争筹备期,美国杜邦财团、洛克菲勒、美孚石油、摩根财团、福特公司争先恐后与希特勒签下巨额战略原料和军工项目订单。仅飞机一项,1934年美对德的出口就比1933年增加不止5倍;

  1933-1939年间,在纳粹军事机构中营业的美国公司超过60家;

  战后,美国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实验室、纽约普拉姆岛实验室和里斯姆岛实验室瞬而崛起的秘密,已述太多了。

  包括日本法西斯的壮大,美国人同样功不可没。

  1931年-1932年底,美国向日本出售了达1.81亿美元的军火;

查看余下8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感谢您对红歌会网的关注支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