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组建的中央社会工作部,如何重塑社会治理格局?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社会工作的部署与安排,充分结合了时代发展背景,是对社会结构进行深刻剖析后呈上的时代答卷,将有益于全方位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将对社会治理产生怎样的影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刘银喜日前在《国家治理》刊文,从政治引领、理论延展、实践指向、精神凝聚四个维度进行解读。一起来看。
政治引领:加强党的领导,夯实基层政权建设
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又一重大举措,有利于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不断夯实基层政权建设,将党的领导充分落实到基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基层治理现代化,基层政权建设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党的全面领导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更是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法宝。从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来看,夯实基层政权建设,要牢牢把握三个方面的发力点。
党的思想引领是巩固基层政权建设的鲜明旗帜
基层政权位于国家政权体系的最下层,是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基层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社会治安是否稳定,经济社会是否持续发展和繁荣稳定。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步入新时代,社会结构呈现出了新变化,在矛盾与冲突,创新与发展并存的社会中,加强基层思想引领,有助于将党的理论主张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情感意志,牢筑社会意识形态,增强社会稳定性,将党的思想理论转化为社会治理过程的行动指南,凝聚各类社会组织的思想共识,推动基层社会工作有序开展,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锚定方向。
党的基层组织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战斗堡垒
2020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证。”基层党委、社区党组织要坚持党的路线不动摇,紧跟形势的发展要求,强化自身建设,发挥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基层党组织是细胞,遍布于城乡发展的每一个角落。为完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基层党组织首先要向内发力,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充分落实自身职责,做好群众服务工作,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推进基层政权建设,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行动感召力。其次,基层党组织要夯实组织力量,通过提升自身党性意识修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吸纳各方力量,拓宽服务边界。在社会变革中,一些新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的新经济组织,改革开放后蓬勃发展的新社会组织等,引导新组织主动加入基层党建工作,能够填补社会治理过程中的空白点,为实现城乡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