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房屋建设的不同标准

2023-12-11 528 0
作者: 胡懋仁 来源: 北航老胡之闲话

  某年,某高校建设成一座超巨型教学科研楼。该楼楼体宽大,楼道宽敞,师生走在其中,感觉心情非常愉快,没有任何逼仄与压抑的感觉。大楼中的电梯每层都有若干座,师生上下亦非常方便。虽然人们在这座教学科研楼中,无论是上课,还是做实验,或是召开学术研讨会,都感觉既舒适又便利,但是从一开始就有一些不赞同的声音。这种声音认为,这样的教学科研楼实在太超前了,使用面积太过浪费。如果把这座楼房建筑得再合理一些,可利用的面积再多一些,比较符合现实中的实际使用情况。

  由于这种不同的观点,所以最初人们对这座楼房的争议总不能平息。然而,将近十多年过去了,楼房依旧,而里面的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更多的师生已经习惯和适应了在这所大楼里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再也没有人说起什么这座大楼利用率不高,实在太过浪费这样的话。

  七十年代初期,北京前三门建设起了一批住宅楼。那时中国的高层住宅楼还不算多,人们也都很羡慕当时能搬到这样的住宅楼里的住户们。只是没过几年,住进去的人们开始抱怨,说前三门的住宅楼里的房间面积太小,每个单元虽然有两三间卧室,但每间卧室的面积要么不足十平方米,要么最多比十平方米多出个一米半米的。人们认为住在这样的住宅里,舒适感实在太差。北京现在的住宅小区,再也没有像前三门那种老旧小区的狭小住房了。

  当初,人们刚看到前三门小区楼房拔地而起的时候,大多数的老百姓是很向往的。因为那时人们首先是要解决住房有无的问题,一时还顾不上居住是否舒适的问题。一旦有无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是否舒适的要求很快就会跟了上来。如果我们总是缺乏某种超前的眼光,总是每走一步,却都是在落后两步,这样的发展肯定是不会让老百姓感到满意的。

  某高校的那所教学科研楼的情况也是很相似的。最初校舍紧张,也是要解决有无的问题。但是如果只是以当时需要的标准来建设教学科研大楼,那么我们的教学科研用房的情况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如果我们总是每走一步,总是向前迈出一小步,那么要实现较大步伐的进步,恐怕就要等上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我们的魄力再大一些,敢于在向前走的时候,步子适度地迈得大一点,而不去顾及那些指责的风言风语,或许我们在发展方面就有可能真的取得比我们原来预料的迈出的步子会更大一些。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涉及到公共建筑方面的建设,我们都要走这种超前的路子。对于我们的党政部门,所使用的办公用房,则需要另一种思路。党政机关的办公用房,在使用面积上应该严格控制,不能超标。办公用品可能使用比较先进的设备,但是房屋的装修、办公家具的使用,屋内装饰等方面则需要简洁再简洁,绝对不能达到豪华的程度。

查看余下5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