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为:泡沫M2——冬天漫谈

2024-02-04
作者: 明为 来源: 红歌会网

  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中国之货币金融制度是到了非大调整不可的地步了。2023年10月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2024年1月16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都明确了这一点。其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我国现在的货币究竟是过多还是过少。对此学术界有两种主要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现在(2023年底)货币发行量M2已经达到了292.27万亿元(约300万亿元),比2022年底的266.43万亿增加了9.7%,是2023年126万亿GDP的2.32倍,巨额的M2已经成为高悬在中国经济头上的堰塞湖。有学者更是警告:去年平均一个工作日就发行1200多亿货币,一天发的货币量超过了毛主席一辈子发的货币量,这完全是作死的节奏!”

  一种观点认为,“如果通胀率低于2%,中国的宏观当局应该毫不犹豫地执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是持有这种观点的代表。

  可以说,这两种观点是截然相反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对立的。这就是当今中国经济学界分裂对立的现实集中表现。

  前一种观点的潜台词是,虽然现在货币还没有表现为物价上涨,但是迟早要表现为物价上涨的(这是新自由主义者弗里德曼的观点)。后一种观点的潜台词是,反正物价涨幅不大,怕什么呢,不用怕,尽管印发钞票就是了,等物价出现大幅度上涨时再减少货币发行都不迟(这种观点,算是中国特色凯恩斯主义了,恐怕就连凯恩斯再生都不敢这么说的)。

  实际上,这两种观点都是经不住斟酌的,都不懂得通胀原理。前者不知通胀机理究竟是什么,后者是不知当通胀爆发时减少货币发行根本遏制不了通胀的(看看乌克兰战争以来的美联储紧缩货币与美国通胀并存的事实,看看人类历史上过度超发钞票的历史,就应该知道了)。如果说第一种观点有未雨绸缪的担心,那么第二种观点就有误导我国自戕之嫌。中美之间的决战在金融、在人民币和美元之间,学者们不是不知道。但是,如果我国真的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那么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必然加剧。

  二、破解难题,从理解M2开始

  那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破解今天所面临的货币难题呢?

  我们现在一说货币发行量,常常是用M2来说事。M2究竟是什么东西?按照我国人民银行的规定,M2包括流通中的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此项与M0之和为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它存款(后三项为准货币)。从此M2含义可知,参与交易的(即可以推动物价波动的),实际上是流通中的货币(M0)和一部分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事实是沉淀于金融系统的、未参与交易(即不影响物价水平)的“死货币”。

  那我国现在参与交易的货币量究竟有多大呢?由于人民币银行现在不公布个人定期存款,所以,我们无法准确知道(人民银行是清楚的)。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保守的大体估算:参与交易的货币量=M1+部分个人存款。2023年底,参与交易货币量的最大值=M1+所有个人存款=68.05万亿元+137.86万亿元=205.91万亿元;参与交易货币量的最小值=M1+所有个人存款的20%=68.05万亿元+27.57万亿元=95.62万亿元(社会个人存款按照二八比例来估算)。

  不参与交易的“死货币”,我们可以大体估算出最大值: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定期存款(按个人存款的80%算)+其他存款=M2-参与交易的货币最小值=292.27万亿元-95.62万元=196.65万亿元。“死货币”占M2的最大估算比例可高达67.3%,其中,单位定期存款50.1万亿元、其他存款34.3万亿、个人定期存款(最大估算值)110万亿元。

  只要这些“死货币”不进入市场交易,通过金融系统乃至全社会的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了。这也是西方国家为什么每3-5年就要爆发一次金融危机的原因——经济系统的资产负债表调整。而要理解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理解远超过M1(2023年底才68.05万亿)的M2(2023年底为292.27万亿)是从哪里来的。

  这就涉及现代金融的奥秘了——货币创造,即利用存款准备金率带来的杠杆效应,金融系统通过存款-贷款循环创造出远超过初始存款的货币量。然而,这里蕴含了信用危机,即借款者可能偿还不了借款,这是现代金融最大的隐患——即M2是一个巨大的泡沫。截止2023年底,(不包括政府的)国内信贷余额是273.5万亿元,其中,非金融部门信贷余额为245.4万亿元,其他金融部门信贷余额为28.1万亿。也就是说,我国巨额的货币M2实际上绝大部分是通过信贷创造出来的。

  三、刺破M2泡沫,让人民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位

  明白了这个道理,其实问题就简单了,政府只需要调整金融系统乃至全社会的资产负债表就是了。也就是,一方面刺破M2泡沫(去金融杠杆,严格限制金融系统内部的货币“空转”);另一方面切实让货币服务实体经济(人民银行根据国家财政需要发行人民币,盘活各种保险资金、将其纳入国家财政由国家统一使用)。当然,市场化的金融运行机制是肯定不能胜任这一职能的。这也是西方经济学常说的公共品供给的市场失灵。

  总之,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什么货币总量太多还是太少的问题,而是货币结构的问题;而这背后蕴含的是金融体制和机制的问题。是该反思我们这么多年来的金融改革了。当然了,要系统性变革我国的金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漫谈”能解决的,鄙人在此抛砖引玉了。

  【作者系经济学教授、博导;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红歌会网转载。】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