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唯物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
摘要: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和看法。中华优秀传统历史观念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包括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对厚古薄今复古主义历史观的批判思想、民本思想、大同思想、“大一统”思想等,蕴含着与唯物史观相契合的合理因素和创新萌芽,在中国社会历史观发展史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中国化时代化贡献了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智慧。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进步历史观的有益成分,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唯物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进步历史观的有机结合,在“两个结合”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一、引言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家们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进步,从来没有停止过,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和看法。尽管绝大部分观点看法是唯心主义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者所无法避免的历史局限性,更是一切唯心主义者所必然存在的根本缺陷,但这些观点和看法仍不乏闪烁着哲学智慧之光。具有进步意义和现实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历史观念,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譬如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对厚古薄今复古主义历史观的批判思想、民本思想、大同思想、“大一统”思想等。这些观点和看法包含着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契合的合理因素和创新萌芽,在中国社会历史观发展史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中国化时代化贡献了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智慧。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进步历史观的有益成分,有助于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进步历史观的有机结合,推动“两个结合”,不断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二、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
社会历史有没有客观的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有着怎样的客观规律,这是历史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们一直争论的问题,也是社会历史观必须要首先回答的重大问题。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可以分为两大学派:一派是肯定人类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另一派则否认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如有人认为,“历史不过是任人摆布的小姑娘”“历史是杂乱无章的”等。以唐朝的柳宗元、明朝的王夫之等为主要代表的哲学家们提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承认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并力图说明这一规律的合理性。柳宗元将社会历史客观发展趋势作为考察社会历史发展的出发点,提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将国家的起源、社会制度产生、社会历史发展趋势都归结为“势”,即客观趋势使然,而非圣人、君主主观意愿所决定的,该思想具有唯物主义历史观萌芽。王夫之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提出“理势合一”,也就是要从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去探寻发展规律,于“势”中求“理”,求规律,求对规律的认识。这是王夫之超越柳宗元的地方。但无论是柳宗元还是王夫之,他们在国家、社会制度产生、历史发展趋势、历史真正动力方面并没有脱离历史唯心主义的窠臼。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