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思义:美国庸俗经济学给中国带来的危险,远甚于美国航母

2024-04-12 1470 1
作者: 罗思义 来源: 底线思维

  促进消费对中国和世界各国都至关重要,因为它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物质基础。由于人民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意味着消费也影响着包括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在内的诸多问题。生活品质稳步提升和消费水平持续提高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部分中国媒体打着“促进消费”的幌子,所鼓吹的政策却会导致消费增速急剧下降,从而大幅减缓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增速,这是极具危害性的。

  这一极具危害性的政策是呼吁中国大幅提高消费占GDP比重。为达到这一目的而衍生出来的说法五花八门——有些要求工资增速高于GDP增速,有些要求向民众发放“消费券”等——但它们的结果殊途同归:消费占GDP比重急剧上升。据称这是“促进消费”进而提高生活水平的途径。这些说法呼应了西方“庸俗”经济学和西方反华媒体一轮又一轮的舆论宣传。

  但这样的说法完全不符合经济事实。相反,这样的政策将大大减缓中国消费和生活水平增长速度,迟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说法的错误之处及危害性。

  两个截然相反却被刻意混淆的概念

  要谈消费问题,首先就不得不提及中国经济政策的总体目标,确切地说,即“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到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这个总体框架内,扩大民众的直接家庭消费和整体社会消费(医疗、教育等)是一个决定性的目标。此外,消费问题对整体宏观经济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然而,部分中国媒体对消费存在极具危害性的误读,他们口中的“促进消费”实际上混淆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一个是尽可能快地实现消费可持续增长;

  另一个是提高消费占GDP比重。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目标——不仅从理论角度来看不相同,而且在实践中是直接对立的。

  确切地说,消费占GDP比重越高,消费增长速度就越慢。相反,消费增长速度越高,消费占GDP比重就越低。因此,那些呼吁“促进消费”(提高消费占GDP比重)的人,实际上是在主张降低消费增速、从而降低中国生活水平增速以及降低中国经济增速的政策。

  正如文末所述,消费增长率和消费占GDP比重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是有直接的经济理论支撑的,因此,下文将首先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进行论述。

  国际比较与中国趋势

  照例,我们首先进行国际比较。分析中国经济政策的一个关键点是,必须始终牢记中国是一个经济体量极其庞大的经济体——按当前美元汇率计算,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许多次要因素会影响小型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和消费,包括大型经济体对小型经济体的国际影响。相反,事实证明,大型经济体的发展主要由最重要的经济因素决定。因此,任何基于与小型经济体比较而为中国建议的政策,都具有严重的误导性。中国的相关比较只有与其他大型经济体进行比较才具客观性。

查看余下8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