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木:走到哪里人都要吃饭
走到哪里人都要吃饭
——谈谈高铁能力的想象与地缘政治理论的意义
2024年中国春节期间的大雪,使中国人引以自豪的高铁瞬间成了交通工具中最慢的选项。这触发笔者对现代技术的发展与地缘政治的未来作用的进行了如下思考。
政治家与学者对地缘政治的认识有着重大的差别:政治家考虑的是在特定空间中战略目标与战略资源的匹配关系,而学者注重并能较好的把握地理中的点与面的关系。地缘政治学说就是在后一种思路下创立的。
以麦金德为先驱的西方的地缘政治学者破天荒地为人们提供了从整体上认识世界地缘政治的全球框架[1],他们理论缺点是其优点的过度运用。他们在纸稿上尽情挥洒他们天才想象的同时,又得鱼忘筌,注意了地缘却忽略了政治,结果写出的只是一部部优秀的“地理手册”而不是“地缘政治”。他们笔下的“形胜”没有一个是不重要的,他们书中那一个接一个的“枢纽地带”宛如一串动人的“塞壬的歌声”,[2]诱使着他们的国家为争地而四处“拼命”,由此拉长战线、透支国家资源并导致一批批国家扩张成帝国并随之衰落。
在这种狂飙突进的学术思路下,地缘政治学者热衷于扩张技术的路线,特别是自从高铁出现后这些人就开始头脑发热,说地缘政治学说要改写了。
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日本东京大学、明治大学客座教授高柏在《高铁与中国21世纪大战略》一书中坚信:“高铁可以推动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3],认为“当中国高铁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开始颠覆人们关于空间和距离的观念时,陆权时代的回归变成一种现实可能性”,而“陆权时代的回归将凸显中国的地缘战略优势”[4]。“既然中国紧靠世界岛中枢(即中东地区——笔者注),它可以靠推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建立陆权。以中国目前具备的资本与制造业的优势,这种整合将使中国经济受益无穷。这种陆权地缘经济将会化解中国在海权地缘政治上面临的压力。”[5]“利用建设高铁来推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将帮助中国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建立一个与环太平洋经济整合的对冲,这将使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的大格局中处于十分有利的战略地位。”“中国在欧洲大陆高铁制式的制定、跨国高铁管理体制的建立和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确立自己在未来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的地位。陆权时代欧亚大陆高铁管理体制的重要性类似于世界上的海洋法,制定这个管理体制就是在为未来的国际经济秩序制定新的游戏规则。”[6]高柏先生乐观地预言:
一条贯通欧亚大陆的高铁带来的将不仅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复兴,它也将使伊朗、土耳其甚至埃及这样的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古代文明大国有机会再现当年的繁荣。[7]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