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国有企业与技术人才
差不多在整个九十年代,国有企业遭遇到了最困难的阶段。1996年,我去齐齐哈尔,了解到当时一座兵工厂的一些情况。那个时候,企业不能给职工按时发出工资,有不少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纷纷离去。那些没有离去的人们,并没有因为企业不能准时全额发放工资,就不去上班,他们仍然每天定时到企业上班。我问过其中一位工人,你们总是不能按照拿到足额的工资,为什么还要去上班。那位工人回答我说,企业不可能永远拖欠工人的工资。这些工资早晚都是会发到手的。如果我不去上班,那么我在厂里的位子就没有了。我又问,现在已经有那么多人离开了企业,他们就不担心将来在企业里没有他们的位子了吗?那位工人告诉我说,他们都是能人,都被南方的私人企业挖走了。他们收入会很高,不用担心将来企业是不是还留着他们的位子。我们就不一样了。我们这一些人,笨嘴拙舌,不会说不会道,也不会跟人打交道。我们的技术在厂里还算不错,但不是顶尖的那种。所以我们没处可去。听完这位师傅的回答,我沉默了很久。
我后来就在思考,为什么当时国有企业这么困难,但还是有一大批企业的工人对我们的国有企业抱有着这么大的信心。他们不相信他们的企业会倒闭,他们不相信他们的企业会垮台。他们坚信他们的企业总有一天会重新走上辉煌。或许,他们也实在没有什么别的念想,也没有其他的希望了。他们唯一能指望的就是我们的国有企业能够重振雄风。等到2006年,我再去齐齐哈尔,再度走访这家企业的时候,果然他们的情况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国家订单一个接一个,企业工人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虽然当时他们对企业员工的收入还比不上公务员还是颇有微词的,但是,比起十年前,他们的收入还是改善了许多。
东北老工业企业,对于五六十年代他们的辉煌时期总是念念不忘。那时的国有企业,一直在为国家做出杰出的贡献,那时的工人,也是精神振奋,意气风发。他们有理由为当年的自己感到骄傲。后来的八十年代,他们最初的处境还没有那么差,直到九十年代,由于种种原因,他们陷入了较大的困境。
对于国有企业遭遇到的困难,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企业对于市场经济还有一定的不适应所造成的,但也不排除那时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以及受到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某些官员在有意打压和踩踏国有企业的原因。
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曾经有人出过很多主意,但基本思路还是要走市场化道路。但在这个市场化的背后,却总有着新自由主义的鬼影憧憧。通化钢铁公司悲剧的发生,就与这个新自由主义的鬼影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那个时候,东北老工业基地确实被害惨了,这些老工业基地的企业员工也被害惨了。从某种角度来说,东北老工业基础一直没有得到强有力的振兴,与这种新自由主义的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