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在经济遭遇暂时困难时,只喊刺激消费是不够的
因为经过三年疫情的影响,我们的经济在恢复过程中,速度也不是很快,很多人的生活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于是总有一些所谓经济学的专家反复呼喊,要拉动消费,要鼓励消费。似乎只要消费起来了,生产也就跟着上来了。生产上来了,经济状态就会向好发展。这种说法确实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现实当中,有些情况并不是像这类经济学家们想象得那么简单。
但不管怎么说,生产仍然是最基础的范畴,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要素。人类社会要生存要延续,必须进行生产。但在很多情况下,生产往往会被其他因素所牵制,这可能造成生产不能顺畅地进行,从而给民生带来不小的麻烦和困难。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之后,市场上的那些生产之外的范畴或者因素,所产生的作用往往超过人们预想的想象。例如交换环节即商品流通和价值实现的环节,如果发生任何一点不畅或梗阻,生产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消费领域也有类似的情况。如果消费者对某些商品没有更大的需求,这样的商品就销售不出去,从而积压下来,占据大量的资金,生产的维持仍然非常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听到了一种声音,叫鼓励消费。这种话现在大家听起来都已经很平常了,似乎人们除了想出这个主意之外,也不再去想其他的办法了。但是,如果认真考察起来,就会发现,只是单一地想着如何拉动消费,那么这样的做法肯定存在某种偏差与缺陷。
消费产生于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物质生活的需要,也有精神生活的需要。这是两个大类。如果细分起来,还可以分成许多种细类。现在的人们常常喜欢引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但是似乎还没怎么听说这种需要层次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也更少听说这种多层次的需求所引起的消费与生产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在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还处在相对较低水平的时候,因为大家的收入也相对较低,人们只能尽力满足那些最基本的与生存有关的需要,这在消费上也就表明人们所能购买的消费商品,无论是在种类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是有限的。这就是分配与消费的一种关系。当人们的收入提高了,原来人们还没有产生的需求也随之进入人们的必需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消费的愿望也跟着产生了。但是,要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归根到底还是要提高生产的水平。正是因为生产水平的提高,才导致人们分配水平的提高,再引起了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但是,由于市场中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生产在其进行过程中,会受到这样那样的负面影响,从而有可能导致生产的停滞或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刺激生产,于是有的经济学家就想到,要通过刺激消费的增长来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增长。从某些经济学的理论来看,这个说法好像是有些道理的。然而在现实中,似乎还不完全是那么一回事。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