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全红婵、潘展乐们让世界惊叹,中国后生可畏!
这次巴黎奥运会,谈起全红婵,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除了她胸前的金牌以及身上挂的滴里搭拉的那些观众送给的玩偶,还有就是这个17岁小姑娘的天真无邪,淳朴可爱,以及她那颗透明得人见人爱的童心。除了这些,那就是反衬我们有些记者显露的某些尴尬和浅薄。
举几个例子吧!在奥运场上,不管是在夺冠前还是夺冠后,能采访到全红婵,都是一名记者很荣幸的事情,也是媒体方交给自己的光荣任务。但是我们发现,有的记者对这样的机会不是多么珍惜。
比如有个记者问全红婵:“别人都关心你飞的高不高,但实际上你累吗?”全红婵不解地撇了他一眼,反问一句:“什么?”那记者再重复一遍,全红婵不屑地说:“这话问的,谁不累呀?”随即扬长而去。记者这话问得连观众都反感,都说要是没啥想问的你就往后站,把机会留给别人。全红婵的回答给所有媒体人都上了生动的一课。全红婵的时间宝贵,犯不着被记者这样浪费和消费,记者花着国家的外汇,问一些无聊话题,岂不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媒体这样对待宣传工作,就别再抱怨现在电视没人看了。
还有个记者问全红婵,你怎么说“小小巴黎拿捏”这话,英语这话怎么说你会吗?全红婵说:“不会”。记者心里说,我做采访提纲时就知道你肯定不会,接着说,那我教教你吧。全红婵回答干脆:“不用了!我也不想知道”。记者一脸尴尬。其实,不光全红婵不想知道,除了问的记者,恐怕想知道的没几个人。如此无聊的采访还有很多很多。当有的记者问得太无聊,全红婵干脆回答:“你有病啊!”然后说:“你都把话筒杵我脸上了!”这种场面其实很能解观众心头之气。
公道说,媒体整体精神面貌和风范都不错的,但个别媒体同行真的很难恭维,比如某个解说员,在我国运动员领先的情况下,他居然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使用的是国家公器,对着直播的喇叭只会极尽失态的呐喊,喊什么,喊这名运动员的名字,从头到尾都在喊。他忘记了,以为这里是他家的客厅,极尽疯狂地呐喊。就是你家客厅,也不能这样啊!你也得照顾邻居和你家人的感受啊!如此等人,很难配得上一个称职的主持。过去,央视曾经有过这方面的非常严重的教训。须知道,你身上代表的是国家形象。这种失态的确令观众感到非常别扭。
相反,我们的运动员在很多方面的表现非常值得肯定。他们没有那些言不由衷的套话,更多的是纯真和幽默,是对自己国家形象的维护,他们分寸把握得当,很能体现民间“外交官”的身份。
比如有人问全红婵:能说说这一届的金牌跟上一届的金牌有什么不同吗?在你心里的意义有什么区别吗?(其实这话问得也是非常无聊),但是全红婵的回答却很有意思,“我觉得上一届金牌好重,老碰我的肚子,很疼的,可能那时我还矮吧。现在不用了,高了胖了。”其实很多人从这里听出了除了幽默,还有另外意思:是不是精打细算的法国人把金牌做得缺斤短两了?当然了,这是玩笑话。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