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元仁:家风的根本


图片

  【“两弹一星”元勋葛叔平之子,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葛元仁】

  父亲葛叔平作为我军的通信测控专家,被中央军委指定为首次核试验委员会委员,负责遥控遥测装备研制,担任系统总设计师,是核试验现场的技术副指挥,开创了我国遥控遥测工程。因为家里穷,他很小就被送去当学徒,受压迫受剥削,靠自己的努力半工半读大学肄业,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的引领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图片

  母亲赵柳荫14岁丧母,16岁丧父,靠着亲友们的接济带着弟妹在生存线上挣扎。他们阅尽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感受到了新中国劳动人民翻身做主人的豪情。所以他们总是站在基层劳动人民的角度用言行对我们进行教育。

  

  1953年我们家从华东军区调到总参通信兵部新建的研究所后,组织上就决定由我母亲筹建研究所幼儿园,并送她去学习苏联的幼儿教育,回来后担任了幼儿园教导主任。她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孩子从小就学会分辨是非,进行“养成教育”。我上三年级时,通信兵部的基建工程完工,放学时我和小朋友们路过已经撤走的施工队临时木工房,发现不少“下脚料”可以刻手枪、鏇陀螺、钉小板凳,大家都挑了一些拿回家。我和大弟弟也拿了几块,回家后放到了厨房的角落。母亲下班后发现了,询问这些木块哪里来的,我如实回答了。母亲脸色一沉,严肃地对我们说:“怎么能把公家的东西拿回家?”母亲不听我们的辩解,坚持要我和弟弟立即把木块送回营房科。我们俩摸黑送到了营房科交给了值班员,并且做了检讨。此事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公家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

  上世纪60年代初,因为父亲工作需要,部队给我们家派了一个年轻战士当公务员,母亲硬是把他退回了部队。并且告诫我们,你们的父亲是你们的父亲,你们是你们。你们今后的路要自己走,这个小战士和你们年龄差不多大,他能干的事,你们都能干,不能从小就养成要人伺候的习惯。并且多次对我们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守着父母,依靠父母的孩子是不会有出息的。”60年代中期,部队滑冰场出租的“跑刀”少,大弟弟因为经常租不到,就和母亲闹着要买一双“跑刀”冰鞋。母亲当即就批评他,工人家的孩子能够想要什么就能买什么吗?我们家的条件已经很好了,不要不知足,生活上要和工人家的孩子比。

  

  母亲看到有的工人家庭孩子多、粮食不够吃,就把我们家结余的粮票送给他们。父亲的助手婚后要生孩子了,母亲就给他们讲育儿知识,亲自给未出生的婴儿缝制衣服。

查看余下8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