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云辉:央行即将“放水”,证监会抓紧“养鱼”
股市上涨的原因无非是资金推动或者业绩推动,但最终归根到底还是资金推动。尽管本轮行情的上升速度可与东风31-AG导弹升空相媲美,但肯定不是由东风导弹所推动的,而是由央行即将按下的金融按钮所形成的货币政策预期所推动的。货币政策预期可与东风导弹的升空动力相媲美。
钱库开闸,地动山摇。
本轮市场大行情,在现象上,可以解释为投资者看到了央行动员基础货币和储蓄资金入市的信号,投资者信心大增。央行不仅吹响了基础货币即将入市的集结号,而且,央行的有形之手即将打开商业银行储蓄堰塞湖中的资金闸门,让储蓄资金第一次光明正大地向资本市场的资产定价洼地倾泻而去,由此形成了强大的股市上涨动力。但在现象的背后,这实质上是自中国资本市场成立以来中国货币主权在资本市场的第一次公开运用,是中国货币第一次挣脱美元纸币流入量的羁绊而主动锚定中国资产,是以政权和军权背书的货币权力即“币权”,开始调动中央银行增量货币和商业银行存量货币,进而主动夺取中国经济的顶层权力,即中国资产定价权和汇率定价权,从而,让人民币发挥出应有的货币资本化职能、资源配置职能和财富分配职能等逆周期调控宏观经济的作用在股市行情上的展现。在金融实践上,人民币的货币职能从五大职能拓展为八大职能。传统金融教科书因此而改写。
金融教科书需要改写的内容远不止货币的职能学说。人们普遍认为,放水稀释后的牛奶,一定不如原奶值钱。这是连奶牛都认可的商业逻辑。根据奶牛的逻辑,专家们也认为,央行放水必然会稀释人民币含金量,进而必然会导致人民币汇率下跌甚至暴跌。金融专家的理论思维长期受到奶牛逻辑的束缚,货币政策长期不与资产价格挂钩,导致资产价格缺乏央行货币的必要支撑。但是,现实情况是,央行本次宣布定向对资本市场放水,人民币汇率不降反升,出现人民币汇率暴涨。人民币更值钱了。难道稀释的牛奶比不稀释的牛奶更值钱吗?奶牛逻辑被金融现实打破了。针对这一货币金融现象,传统教科书也要改写了。
在宏观经济的“大池塘”里,金融教科书只关注到“水”,而忽视了“鱼”。金融舆论场上充斥着“央妈放水,货币贬值”的言论。其实,央行投放货币的真正目的,不是为放水而放水,而是为养鱼而放水。放水是为了养鱼。在现代经济体系里,货币价值取决于国家实力与国家信用,取决于政府的管理与动员能力、企业的生产与创新能力、家庭的投资与消费能力。货币及其流动性是“水”;政府、企业和家庭是“水”中的“鱼”,其中,上市公司群体是优质的“鱼群”。现代货币的锚定物是“鱼”,而不是“水”。在此,“鱼”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国家实力和国家信用。只有放水,才能养鱼;只有放水养鱼,才能促进经济增长,才能增强国家整体实力和国家货币信用。这正是本轮央行开闸放水的金融政策预期,不仅没有导致人民币贬值,反而带来股市和货币双双暴涨的根本原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