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泽 侯劭勋: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动向及现实危害
【摘要】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呈现为网络传播:传播主体隐蔽化导致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发生裂变式传播,以碎片化和去中心化的表达解构历史、以“精准推送”的方式寻觅和渗透目标群体。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无序传播消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权,对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威胁。针对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最近动向,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既要坚守底线强化监管,也要主动加强教育引导,让广大网民明辨是非,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夯实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总是在特定时空节点以各种面目沉渣泛起、卷土重来。历史虚无主义根植于唯心史观,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冲击并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兼具虚伪性与迷惑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文化自信,给人们特别是广大中青年带来不小危害。习近平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对错误思潮进行科学合理的批判,防范其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暗潮涌动并以新的传播方式隐秘渗透。为此,要准确认识、有效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的最近动向,关注和研判相关动向的现实危害,持续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
一、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传播动向
近年来,网络舆论生态得到有效治理,过往历史虚无主义大行其道的状况得到扭转,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呈现向好局面。但是,随着网络环境不断变化,网络社会价值观仍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干扰,并且历史虚无主义依旧是通过歪曲历史事实、解构党的历史、抹黑历史人物等方式扰乱网络受众的价值观念,冲击人民群众的正确历史观。对此,首先要深入认识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传播中的动向,深入剖析其理论本质,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自觉加以抵制和批判。
(一)传播主体隐蔽性导致历史虚无主义发生裂变式传播
作为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错误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下以一种更为隐蔽方式影响人们的正确认识与价值判断,阻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广泛传播,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揭露真相”“重新解读”“泛娱乐化”等手段扰乱视听,甚至以“学术探讨”“观点创新”的幌子表征自身,实质上暗中高擎“政治思潮”大旗,解构主流意识形态。在信息互联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特征也有相应改变。从传播主体方面看,历史虚无主义者披上了“隐匿”的外衣,尤其善于将自己包装成普通网民或“伸张正义者”,以发布不实信息、制造网络谣言。随着信息互联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传播门槛越来越低,“人人都是发声器”的情景造成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复杂多元。历史虚无主义者利用部分网民在知识文化素养方面相对欠缺,借助“虚拟主体”的隐蔽身份故意传播真假难辨的信息。“自媒体”时代的“虚拟主体”可随时随地接入网络平台,不论是何身份都可在平台发布信息、表达观点。只要标题足够吸引眼球,这些信息和观点就能在网络中占一席之地,为历史虚无主义者传播谣言制造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