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克念丨层层压实责任的异化:背后的真相与反思

2025-02-07 1046 1
作者: 谭克念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

图片

  在现代治理体系的构建中,“层层压实责任”本是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然而,现实中却出现了一种令人痛心的现象:层层压实责任逐渐沦为层层推卸责任,诸多不良事件如“指鼠为鸭”“以刑化债”“吓唬执法”“撬锁开灯”便是这一现象的生动写照。

  一、典型事件背后的责任推诿

  “指鼠为鸭”事件震惊全国。在某高校食堂,学生吃出疑似鼠头的异物,这本应是一个简单的食品安全事件,基层工作人员如食堂管理人员、后勤监管人员等本应承担起初步调查和处理的责任,而更上一层的学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当地的市场监管部门也应层层把关,确保食品安全责任的落实。然而,事件发生后,相关人员却指鼠为鸭,试图掩盖事实真相。这背后是各级人员害怕承担食品安全监管不力的责任,将责任推给公众的“误认”,而不是去认真调查、处理,以维护学生的饮食安全权益。

  “以刑化债”这种现象在某些地方也存在。例如,一些地方企业面临债务危机时,当地政府为了所谓的“维稳”或者其他目的,动用刑事手段来处理本应属于经济纠纷范畴的债务问题。这其中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包括个别地方政府部门、司法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他们本应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依法依规处理债务问题,政府部门应从政策引导、协调帮扶等方面履行责任,司法部门应遵循司法程序公正处理纠纷。但却通过“以刑化债”这种不合理的方式,将可能属于自身在经济管理、司法公正方面责任的缺失,通过强硬的刑事手段来掩盖,把责任推给那些债务企业,而不顾及正常的经济规律和企业权益。

  “吓唬执法”的情况也并不少见。以城市管理执法为例,一些城管队员在执法过程中,不是以文明、规范、依法的方式进行,而是采用吓唬手段。比如,在治理小商贩乱摆摊位时,不是按照相关的城市管理规定,耐心地向商贩解释规定、引导合法经营,而是通过大声呵斥、威胁没收货物等方式执法。在沙院镇发生的工作人员“白拿”事件,更是一种公然违背公职人员廉洁性和职业道德的行为。这种行为看似是个别工作人员的不良举动,但实际上反映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撬锁开灯”事件同样体现责任推诿。从法律角度而言,居民的住所是受到宪法保护的私人领域。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山西大同古城某商户因未按要求亮灯,遭多名工作人员撬锁并强制开灯一事“,无论背后有着怎样看似合理的理由,其撬锁的行为本身就是对公民住宅权的侵犯。这一行为没有遵循合法的程序,比如没有获得居民的同意或者没有经过法定的授权,如法院的搜查令等。事件发生后,大同市平城区委办工作人员表示,已关注到此事,确实不合适,正在处理。店铺因未彻夜亮灯就被撬锁开灯,岂止“不合适”?这是“不合法”,撬锁开灯是赤裸裸的违法行为!这种轻描淡写的说法,不但没能平抑店铺老板和网友的不满,反而引起更大的舆情。

查看余下5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主要原因还是缺乏人民的监督。如果只有自上而下的规定限制、监察监督、依法惩治是不可能肃清吏治的,这已经被几千年的吏治历史所证明。自上而下的手段不能没有,但如果没有自下而上的人民监督,是不可能跳出吏治循环往复的樊笼和窠臼。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