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敏:中国应吸取移动互联网教训避免AI被外资掌控和带偏
在全球科技发展的浪潮中,互联网时代的历史经验为我们当下人工智能(AI)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与启示。回顾过去,中国在互联网时代初期几乎处于缺席状态,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虽成为重要参与者,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如今,在AI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必须吸取移动互联网的教训,防止AI重蹈被外资掌控和带偏的覆辙。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训
互联网兴起之时,中国在技术和理念上都落后于西方,在全球互联网格局中处于边缘位置。而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凭借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市场需求,众多互联网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重要力量。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在发展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资的支持。这些外资在早期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帮助,但也逐渐掌握了企业的大量股权和话语权。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大多以国内市场为主要阵地,在为外资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使中国的发展利益大量外流,成为外资的“现金奶牛”。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资讯类、社交类的互联网巨头,在内容传播等方面,不自觉地配合外资向国内用户大量输送西方的价值观和有利于西方的资讯,对中国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建设造成了负面影响,导致中国在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AI领域的现状与风险
当下,AI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华为鸿蒙智行和深度求索的Deep seek等企业和技术,在引领世界人工智能发展方向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Deep seek推出的开源大模型DeepSeek - R1以极低的训练成本,仅为OpenAI的3 - 5%,却实现了与OpenAI o1相当的推理性能,颠覆了传统“堆算力”的AI发展模式。这一创新不仅缩小了中美技术差距,还为全球AI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机遇,促使全球投资者重新评估中国AI企业的竞争力。
但与此同时,中国AI产业也面临着来自西方的潜在风险。尽管美国曾立法禁止美国资本投资中国AI,但美国的变通能力不容小觑。随着中国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领先,美国及西方资本很可能会采取借壳等方式突破限制,试图通过投资中国AI企业进行渗透和控股,就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那样,最终实现对中国AI的控制。
曾经,美国笃定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难以成为领跑者,自认为凭借对中国实施高端芯片禁令,以及禁止美国资本对中国人工智能领域进行投资,就能将中国牢牢限制在发展瓶颈之中,使之无法突破这一困境。彼时,美国试图通过这种双重遏制手段,维持自身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地位,让中国长期处于追赶者的角色。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