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涌:金融资本无祖国但有组织
“资本无祖国”:金融本质之政治透视
——金融发展与安全思想系列研究
江 涌
今日美国百业凋敝,似乎唯有金融服务业兴盛。新近的英国、美国因为金融脱实(与制造业疏离)、金融脱媒(与银行业疏离)、金融脱敏(与伦理道德疏离)与金融脱管(与国家监管疏离),最终导致国家发展脱轨,走上经济社会乃至政治文化严重异化的歧路歪路邪路。而今,导致美西方经济脱实向虚、不断衰落的经济金融化,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当引以为戒。
金融资本无国界,但是有组织
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早就说过:“一个商人并不一定要属于某一指定国家的公民。他在什么地区经营商业,在很大程度上对他是没有关系的。只需有一点不如意,他就可以把他的资本连同他所进行的事业全部从这一国移到那一国。”①金融资本家为保证其流动性、收益性与安全性的平衡,保证其综合利益最大化,决不会被任何社会与政治力量束缚,无牵无挂、无根无基、无祖国是其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者曾经认为“工人阶级无祖国”。其实,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工人阶级不可能无祖国,因为产业资本对技术、装备、设施、渠道等有一系列的要求,通常会落地生根,属于“在地化”“国家化”;产业资本所涉及的收益分配(在本国内各个社会阶层的分配),是工人阶级有祖国的重要经济基础。也就是说,通过国家的初次分配以及二次分配,坚实的经济基础以及系列的社会保障让工人阶级得以发展壮大。多年来,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工会联合会是美国政府对华加征关税、进而发动贸易战的积极支持者与响应者。因此,现阶段并不存在可以脱离国家的工人阶级。
法国有句谚语,“货币没有主人”②。美国东方学专家欧文·拉铁摩尔说,“资本是不知道爱国的”③,金融资本更是如此。金融全球化的制度性要求就是“无国界”,金融资本流动性需要“无边疆”,金融资本收益性寻求的是“有钱就是故乡”。金融资本可以注册在诸如开曼群岛、巴哈马群岛等任何一个低税制的小国,向往着任何一个“避税天堂”,只要能够使收益最大化,只要有充分的流动性,金融资本根本不在乎祖国在哪里。哪里出现利差而可以套利就流向哪里,肆意做市(多头或空头),哪怕是本国资本市场、金融资本家国籍所在国也在所不惜。道理很简单,没有一只鲨鱼能够抵挡血腥的诱惑。
金融资本虽然无祖国,但是有组织、有皈依、有指向,进而有影响力、战斗力、破坏力。金融资本相比一般产业资本有着更为强烈的“物以类聚”,历史地看,往往以特定的意识形态为底色。国际上,但凡有成就的学界大咖与商界大佬,会纷纷被吸纳或加入某个特定的组织(如共济会),成为阶位不等的会员,从而有了特定的族群身份。这便给世人一种感觉,某个特定族群总是很厉害,里面精英荟萃,从而使得更多的后来者以加入该组织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