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晖:没有人文教育的大学,只是知识的贩卖所



  人文学科的当代挑战

  汪晖

  (清华大学中文系、历史系教授)

  本文为汪晖教授于2016年12月20日在“人文清华”讲坛所作的演讲。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晚上好!

  今天雾霾很大。刚才主持的同学说,我们“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人文,以化成天下”。现在人和自然的关系已经走到了一个很紧张的氛围里。如果我们读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唐朝,是写雪的,带点禅意;现在变成对雾霾的描写,有点像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带点现代主义的味道。我们说自然跟人的关系,比较多的谈到自然的部分。我今天的话题实际是想探讨一下人的问题,尤其是有关人的知识的生成,和今天面临的挑战。

  要讨论当代人文学科的挑战,我们先需要讨论一点它历史形成的背景,当然我主要以中国为主。不过,现代人文学科是在整个世界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没有办法单独地、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单一内部去讲,因此还是会涉及其他各个领域的状况。

  我讨论的人文学科的历史形成,包含了四个重要的前提。我先从这些历史前提的形成开始,说明我的问题。

  第一部分,涉及到现代的人文知识和传统的宗教知识,或带神圣性的经学的知识,之间的关系。因为人文知识既是从宗教或经学内部发展出来的、又是脱离它产生出来的现代知识。第二,在现代历史中,人文学科实际是在与近代自然科学的知识关联和对它的挣脱当中产生出来的。一开始人文学科是要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探讨人的世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又开始脱离自然科学的方法,寻找人文学科自身的、自主性的独特地位。第三个我想要探讨的是人文学科跟东西方的文化,或所谓的近代文明冲突之间的关系。我们现代的大学和它的知识谱系,很大程度上是从西方模式发展出来的。所以,知识的问题是与东西文化之间关系的问题密切相随的,这个知识联系着现代国家的形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民族国家或者现代国家的形成,一个关于自己的民族和关于自己国家的历史以及它的思想知识被构造出来了。第四个前提,是人文学科知识的形成跟文化运动,以及一个所谓新的知识阶层的出现,它的关系是什么。

图片

  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二十周年纪念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

  我要沿着这四个问题先展开历史脉络,之后我沿着这个脉络再来讨论我们今天面临的挑战问题。

  现在讨论第一个问题。现代人文学科在欧洲是在神学、或者在中国是在经学逐渐失去它的支配地位和神圣性的过程中形成的。从总体上来说,现代的人文学科是一个后神学、后经学的价值,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世俗的人的价值。所以,现代人文学科跟启蒙运动有非常深的关系,与欧洲的历史有非常深的关系。

查看余下9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