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德文:一个普通刑事案件,为何变成社会热点事件?

2025-04-20 3090 5
作者: 吕德文 来源: 新乡土

  从已经披露的案情和细节看,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就是一个普通刑事案件,案情清晰、证据链完整,定罪强奸,符合法律精神,也符合社会正义。以案论案,这事其实没有任何可以转化为社会热议事件的潜质。

  从常理看,当事双方其实也没有任何理由将此事上升到难以调和的程度。事情发生后,女方虽然报警,但仅仅是报警而已,事后女方家人的几次三番的释放善意,尝试将事件妥善处理,未提出任何额外的过分条件,说明女方没有任何动力将此事激化。从第三方的视角看,女方家庭的处理方式,不可谓不理性,也不可谓不低姿态。从男方的角度看,当事人也一再表达对此事担当、负责、悔过,这也是符合情理和逻辑的处理方式。

  但此案的吊诡之处在于两点:一是明明当时双方其实对问题的性质有清晰认知,且都有和解意愿,但最终却走向了死局,可以说是两败俱伤;二是明明此案在法律上没有好争议的,却莫名其妙成了社会热点事件,乃至于大有撕裂社会之势。

  这种多输的局面,是个悲剧。在这个悲剧里,最大的受害者是当时的男孩和女孩。我们很难可以同情性理解这件事。他们其实就是一对普普通通的以结婚为前提的恋人,他们在正常交往,相互了解对方,也在测试对方的意愿,有信息不对称的地方。出现冲突,在所难免。哪怕是双方难以接受对方的行为,或是性格不合,最终关系破裂,也属正常。如果仅仅是两个人的事,问题其实并不复杂,青年人有自己的处理方式。

  麻烦就在于,从始至终,他们就不是两个人在谈婚论嫁。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双方的父母和哥哥姐姐在操持,他们自己反而是比较被动了。从表面上看,这就是一个极其传统的介绍婚。两家人相亲,大概条件匹配,年轻人尝试以恋爱的形式相互了解,两家人则按照地方习俗推进婚姻程序。恋爱和婚姻缔结,其实是两套并行的轨道。而从事实上看,是父母主导的婚姻缔结支配了年轻人的恋爱过程,而非相反。今日,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观(包括平等、相互尊重)事实上已经在年轻人群体中扎根,但他们却又客观上需要父母和家庭的支持,如此就不得不服从于地方性的习俗和规范。这种代际关系的错位,决定了此事处理过程中,真正当事人的想法(甚至包括权益),被忽视了。

  事情发生后,双方父母可谓是表现出了高度的负责任,尤其是男方家人,甚至可以说是到了护短的程度。连当事人都承认做事有错,但其父母竟然还对此轻描淡写,全然不顾女方的低姿态。女方家长事实上也没有顾及女孩的真实感受,出事后的第一反应是第一时间将此事化解,尽量不影响双方的婚姻缔结过程。“可怜天下父母心”,双方家人已经到了包办代替的程度,但无疑是好心办坏事。由于是包办心态,双方父母甚至没有设身处地想想此事发生后,两个年轻人的具体感受,他们有没有和好的可能,如果有,也应该是通过恋爱的方式解决,而不是从婚约入手解决。

查看余下4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5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