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敢打敢战就是战略上的胜利——关于台海局势
实现中国统一,解决台湾问题,不能不从底线出发,做最危急、最艰难的斗争准备。面对当前形势,反“台独”军事斗争已经不能仅限于准备阶段,而必须时不我待地实质性推进。从一定意义上讲,“武统”与“和统”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脱离“武统”的所谓“和统”,只能是幻想。
推进反“台独”军事斗争,首要前提是从精神意志上解决敢打敢战的信心问题。笔者认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总体战略背景下,在当前海峡两岸具体形势下,敢打能打就是英雄,开战就是胜利,就等于是开启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新起点与新征程。人们经常述说什么台湾问题这个困难那个障碍,其实,最大的困难与障碍不是别的,就是敢不敢打、敢不敢战的问题。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克服了,其他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当代中国很多人对战争具有强烈的惧怕心理,患有严重的和平依赖症。在这些人的思想意识中,似乎一旦发生战争,就什么都完了。战争将破坏中国的发展,让中国重回所谓“闭关锁国”的时代;战争将令中国无法崛起,伟大复兴的目标将因此归于流产。尤其令他们胆战心惊的是,一旦爆发战争,费尽心血所积累下的海外资产很可能顷刻间就要化为乌有,俄乌战争中俄罗斯那些西化的成功人士、精英人士的现状就是生动的写照,届时他们的处境甚至还要更加糟糕。正因为这样,所以有人曾大叫大嚷说,一旦发生战争,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成果就要付之东流,原因概在于此。
具体到统一战争问题上,还有很多人因为缺少经验、没有把握而害怕挫折与失败。他们认为,动用军事手段发起战争行动,只能成功不许失败,而且攻台战事还不能久拖延宕,打成今天俄乌战争的状态。否则,就将有不堪承受的政治、经济与社会代价,就要陷入军事困境之中,从而失去战略主动权,事情就要变得难以收拾了。
我们说,上述两种畏惧或顾虑不无道理,甚至可以说,从特定的立场与利益出发,这些担忧确实可以理解。但是,从战略全局和民族大义的角度看,这些畏惧或顾虑又完全不能成立。
其一,关于战争与发展复兴的关系
我们说,中国的统一和强大,并不是只有和平发展一条路,也不能囿于这条路之中而不能自拔。无论是和平统一,还是和平崛起,固然是一条中国发展复兴的新路,值得我们殷切期待,但迄今为止的历史经验证明,在战争中维护国土完整、实现民族一统、赢得发展利益、强固国际地位,则是人类社会更普遍、更常见的现象,更是国家民族实现战略崛起的常态,而并不是一旦发生战争就要破坏发展、颠覆崛起。恰恰相反,无数客观实例证明,通过赢得战争胜利而实现的崛起更澎湃、更强劲,也更加确凿可信。譬如,当年抗美援朝的胜利普遍被视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如果没有这场战争的胜利,新中国内外政治与战略环境都不可能那么干脆利落地打开局面;如果没有二战时期的苏德战争的胜利,苏联也不可能成长为世界超级大国;以色列的情况也是这样,战争造就以色列,没有多场针对阿拉伯国家及巴勒斯坦战争的胜利,也没有今天的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