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不向俄罗斯出售武器,影响都是积极的吗?
俄乌战争还将长期发展下去,依然看不到和平与结束的曙光。面对这场战争,中国还将秉持中立的态度,依然不会向其中的任何一方出售武器。可以说,不向俄罗斯出售武器,这是中国针对这场重大战事所采取的基本立场及重要应对策略。
采取这样的策略当然有很积极、很正向的一面:
一是彰显了中国爱好和平、秉持中立的国际形象,契合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倡议;
二是维护了中国在经贸领域的实际利益,得以同美西方与俄罗斯这两个对立方面同时开展正常的经贸关系。两个方面的经贸关系对中国都很重要,都不可或缺;
三是增强了中国的战略回旋余地。俄乌战争强烈冲击全球形势,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那就是中国的战略重要地位更加凸显,中国的动向取舍更为举足轻重,无论是倒向美西方,还是倒向俄罗斯,都可立刻令另一方有不堪承受之重。因此,从理论逻辑上说,俄乌战争应该显著强化中国的战略回旋余地,而不是越来越走入困境。
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在人类社会的战略实践中,很多时候都有这样的情形,那就是作壁中立非但没有获得主动,相反结果却很被动;不偏不倚却导致两面不讨好,本来想置身事外投机取利,结果却弄得个鸡飞蛋打、竹篮打水一场空。在俄乌战争这件事情上,现如今中国就需要警惕出现类似的消极现象。
也就是说,迄今为止中国秉持中立、不向交战任何一方尤其是不向俄罗斯出售武器的政策,所带来以及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主要有如下几点:
其一,并不能因此获得美西方的认可
现在,美西方严厉指责中国支援了俄罗斯,正在强硬地施压中国,要中国按照他们的旨意对待俄罗斯,种种威胁叫嚣已经人所共知。这样的事实已经十分清楚地证明,美西方不会满足于中国不向俄罗斯出售武器,他们进一步还要干涉中俄之间的经贸关系,要通过此举更有效地削弱打击俄罗斯。在他们看来,中国发展同俄罗斯正常的经贸关系加强了俄罗斯的经济弹性,直接地壮大了俄罗斯的经济力量,间接地就是对俄罗斯的战略支援,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必须予以强有力的狙击破坏才行。
但是,如果有谁以为中国断绝同俄罗斯的经贸关系就万事大吉,美西方就能饶过中国,就此放中国一马,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不许中国向俄罗斯出售武器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则是压迫中国大幅度削减直至中断同俄罗斯的经贸关系;第三步还将勒令中国必须直接向俄罗斯发难,以此助美西方以一臂之力,甚至还可能要求中国为美西方承担相当一部分的俄罗斯核打击灾难。因为如果俄乌战争发展到要中国中断中俄贸易以制裁俄罗斯时候,那一定是美西方直接参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核战争的危机将变得空前现实,而美西方自身却完全不可能承受这样的灾难,因此他们将勒令中国为之承当相当一部分。理由根据将相当充分,因为中美两国是“夫妻”关系,因为“救美国就是救中国”……他们完全可以拿这样的逻辑当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