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战略大国要有驾驭战争的高超能力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在时间、空间以及规模等几个维度上都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想和判断。即便是这场战争的直接设计者俄罗斯总统普京,也不大可能料到其“特别军事行动”会发展演变到如今这个模样。这一切都说明,驾驭战争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
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战争在许多时候却又难以避免。这一人类所固有的奇诡现象,总是阴魂不散地纠缠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中,动辄还要呈密集爆发的态势,从而塑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现如今就有这等明显的趋势和迹象,人们将其称之为“新战国时代”。因此,就历史规律而言,没有经过战争考验和洗礼的人,固然可称之幸运,但政治上和战略上总难免让人感到有所缺憾。尤其是历史上的大国领袖,如果缺少这方面的功绩,则往往成为过眼烟云,而只有那些能够驾驭战争、文治武功并举且成就显赫者,才有可能获得政治家与战略家并称之誉,而让后人长久的传颂和忆念。
驾驭战争谈何容易!在这个问题上,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许多政客都以失败而告终。其中的经验教训可谓深刻而丰富,对此认真加以总结十分必要,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战略视野和把控能力。
就教训而言,大致上有如下三种情况值得重视和记取:
第一,敢于发动战争,却不知道怎样结束战争。
古往今来的战争经验屡屡证明,发动和挑起一场战争很容易,许多人都深谙此道、乐此不疲,但如何结束一场战争,却大多数人都摸不着门。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譬如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譬如当今时代美国发动的所谓“反恐战争”等。
当然,任何从事战争的人都想打赢,但赢得战争的具体形式却五花八门、大相径庭,远不仅仅是取得军事胜利那么简单。有的人赢得了军事胜利却遭遇到战略失败,譬如美国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有的人赢得战争胜利却没有赢得战略胜利,譬如美国侵略阿富汗的战争;更有的人占据明显的军事优势与战场优势,却在战争与战略两个层面一概都大败亏输,譬如当年美国所发动的印度支那战争等。
正因为这样,所以对于当前的俄乌战争,人们更关心普京总统打算怎样结束这场战争。显然,作为一个战略家,在发动这场战争的时候,他心目中一定有关于如何结束战争完整的设想与安排,而不可能信马由缰,走到哪儿说到哪儿。目前看,对俄罗斯而言,俄乌战争最大、最严峻的考验就在这里。
第二,战争进程失控,形成骑虎难下的被动局面。
驾驭战争,就要牢牢掌握战争进程的主动权与主导权,使之大体上按照自己的意志演进。而不能让局面与形势失控,不断超过和超出既定的预想,使战争反过来绑架自己,而不得不屈从让步或被动应付。人们生活惯常里种种“没曾想”、“万万没想到”之类,战争进程中都应该坚决加以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