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此存照:这些官商学名人,他们力挺方方!
方方及方方日记,近日在网络上争议较大,至今热度不减。
有人批她,有人赞她。有人说她在“给敌人递刀”,也有人说“站在方方一边,就是站在‘人’和良知这一边”。
方方说,国内本来有十多家出版社想要出版此书,但是因为一些人叫骂,目前所有国内出版社都不敢出了。出版人还在国内努力,希望争取抢在国外出版之前。
不过有趣的是,官方一直没有表态,似乎也没有不让争论的意思。
我们整理了一些支持者的声音,有官场的,有商界的,也有学界文化界的,这些都是社会上的知名人士,他们的声音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立此存照。
方方(图片来源:网络)
易中天:作家
2月12日,方方的日记题为《武汉人的痛,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够缓解的》,抨击那些喊空洞的人。第二天易中天以一篇《武汉铆起,马屁精滚开》,表达了对方方的支持。他在文章中说:“武汉要的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援助。他们心中的痛,正如方方所说,也非口号可以缓解。”他响亮地喊出“武汉铆起”,指出“一线需要的不是廉价的同情,空洞的口号,更不是无聊的吹捧,而是——理解。”他呼吁所有媒体,“多点理解,少吹牛皮。守住底线,不唱高调……请学会说人话,请学会懂人心!”
阎连科:作家
以方方、小引等许多武汉的作家、诗人和其他作者为代表的日记,最终会成为这场劫难最独特、细微的记忆和文学。这些日记是时代最坚实的细节。如果没有这些日记,不要太久,疫情之后的三年或五年,十年八年,在这场疫劫里死去的数千鲜活的生命将会成为记忆的空白。比如17年前的SARA,我们去哪儿还能找到如方方日记这样的记忆作品呢?历史总是以里程碑的方式来概括、轮廓过往和时间,而方方的日记和许多良知记者的书写,才是里程碑上刻写的最具体的文字。
要感谢方方,是她捡起了作家和文学掉在地上的脸。
——阎连科
张抗抗:作家
如果你习惯了在黑夜之中摸索,别人的一点亮光,都会让你觉得刺眼;
如果你习惯了在泥沼中爬行,别人穿上靴子,你都会觉得是一种冒犯;
当你从宏大的叙事中,寻找胜利的希望和心灵的慰藉,别人发出一点悲鸣,你都觉得聒噪;
当你沉醉于虚伪的赞美诗中,头脑发胀、热血沸腾时,别人一点抱怨都会让你怒不可遏……
----(张抗抗专门转发了“方方日记”中的一篇《说谎的记忆》,同时转发别人的这段话表达了对方方的支持)
陈家琪:同济大学教授
一个人有没有心目中的自己,这与一个国家到底有没有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有一个设想,这是同一个道理。无论如何,当自己说话时要左顾右盼,担惊受怕,总不是我们心目中的美好生活。在勇气上,我们,至少是我,还真的应该向冯天瑜先生和方方女士学习,尽管这不一定就能使我从此变得更有勇气,但至少,我会敬佩他们,心中暗暗看不起自己。
年轻的时候,我是很喜欢看书看小说的。而近三十年来则完全不看小说了。不是不喜欢看了,而是实在是没有好书可看了。没有好作家怎么会有好书?看看那些作家,易中天,莫言,张抗抗,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方方等等,哪有一个好人?其中我最反感最讨厌的就是易中天,看他在百家讲坛上表演,简直就是一只没长毛的猴子,这些人力挺汪肥臀完全合情合理,它们就是一群狼狈。
年轻的时候,我是很喜欢看书看小说的。而近三十年来则完全不看小说了。不是不喜欢看了,而是实在是没有好书可看了。没有好作家怎么会有好书?看看那些作家,易中天,莫言,张抗抗,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方方等等,哪有一个好人?其中我最反感最讨厌的就是易中天,看他在百家讲坛上表演,简直就是一只没长毛的猴子,这些人力挺汪肥臀完全合情合理,它们就是一群狼狈。
不要一提到方方就激动,连别人说的是什么都没有仔细看清楚,就凭印象,把人家骂一通。难道那么多人就没有一句话中听。这几个人应该说具有一定代表性了。
方方的评价是中国整个舆论场矛盾的一个缩影,值得花较长时间去研究。但不宜过分把这种现象归咎于个人身上,造成对个人的侮辱和伤害。那样做起不到任何好作用。国家没有插手这件事,说明这些现象不能采用行政手段来处理,只能通过辩论的方式来进行。
什么阶级说什么话,这很正常!
方方的评价是中国整个舆论场矛盾的一个缩影,值得花较长时间去研究。但不宜过分把这种现象归咎于个人身上,造成对个人的侮辱和伤害。那样做起不到任何好作用。国家没有插手这件事,说明这些现象不能采用行政手段来处理,只能通过辩论的方式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