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鹏:脱贫,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昨天有个天大的好消息,全国 832 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
连续7年来,我国每年减贫人口都在1000万人以上,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至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降至0.6%。今年初,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2019年底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实施挂牌督战。截至11月23日,这52个县全部脱贫摘帽。
我妻子的老家就是国家级贫困县,国家也一直在“精准扶贫”。
今年湖北疫情期间,我就被困在那里,村里都是农民,大家除了种地之外,都有自己的“小产业”,比如说,有的人家开了水塘养小龙虾,有的人家在水田里养螃蟹,有的人家种黄桃等果树,我岳母家,就种了不到两亩葡萄地。
葡萄、红提、西瓜这些东西,不是丢在地里就能长起来的,得有人来指导,得有人教,就那个水泥支架的棚子,也得专业人士来帮着弄,才能学着种起来,第一年是没有收入的,从第二年开始,每年就能挣个万把块钱。对农村人来说,这种幸苦钱,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这些养殖业、经济作物,光靠农户自己是很难做起来的,因为这都需要技术、设备的支持,所以,农技站的工作人员都会下来,到田间来指导农户,比如说,葡萄架子应该怎么搭?葡萄长出后应该怎么修剪?葡萄怎么让它变得更甜,卖相、口感更好?龙虾的水田应该怎么规划?龙虾的苗从哪里来?育苗、选种、养成、捕捞、出售这一套都需要配套的服务,养殖、种植都需要产品能够卖出去,农户不能单打独斗自己去跑市场买产品,得有人下来统筹收购 ,不能让农民吃亏。
湖北荆州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做《垄上行》,专门讲农民、农村、农业的问题,非常受欢迎,这档节目的记者,一个个经常都晒得黑黑的,因为他们都得在田埂上跑,走村串户,了解大家种什么、养什么、收入怎么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享技术和经验。
说实话,我虽然也是农村出身,但读书读成了做题家,对真正的农业技术懂的也不多,顶多了解什么是油菜什么是青菜,什么是小麦什么是韭菜,种地、养殖都是细致活儿,不是种子往地里一撒就能撒手不管的事儿,种地也得有技术和经验。什么是“授之以渔”,不是让大家只是有饭吃,而是要让大家会做饭、会吃饭,能把这碗饭吃得长久。
中国的农民为了解放、建设、发展,付出了血汗甚至是生命,但几十年来,因为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农民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以至于收入微薄、生活艰难、人口流失、乡村凋敝。大多数农村人不是干活不努力,而是因为人均耕地少、粮价便宜、交通闭塞、工作机会少等客观原因,在收入方面,根本比不上城市人口的零头。几十年的农民工进城,建设的是大城市,却没有建设过自己的家乡。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