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拉拉,难辞其咎!
长沙女孩莎莎租乘货拉拉搬家,货车三次偏航且路线与软件导航完全不同,在货车途径荒凉的工业区时,女孩因不明原因跳车,后脑着地死亡。
年轻的鲜活生命就此凋零,不禁让人扼腕长叹。
2月6日夜事发,之后,因证据不足,涉事司机被羁押调查三天后释放;目前涉事司机因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已经被刑拘。
变化意味着有了新的线索。
事情的进展,不能说与21日媒体曝光后,网络上舆情的推动毫无关联。
这一或许不该发生的悲剧,作为平台方的货拉拉难辞其咎。
先说一说货拉拉事后的公关与应对。
2月6日悲剧发生,8日警方找上门货拉拉方才知晓;11日除夕当天与家属第一次见面沟通,节后直到22日才开始与家属见面沟通,并在23日下午取得家属的谅解。
最初该事件上了热搜后的回应更是不疼不痒。
这番回应,很难说是来自货拉拉自身的责任感。
说白了就是面对铺天盖地的负面舆情之下的不得已,其核心要义是将此事处理成个案,并积极取得家属的谅解,至于由此暴露的系统性问题,那是能不提就不提。
但网友们肯定不买账。
道理很简单,如果货拉拉不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那么长沙女孩的去世就是不明不白,任何一个不得不使用货拉拉打车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
有不少网友甚至专门下载货拉拉APP给差评。
用户的下滑、资本的撤离,这才是货拉拉害怕的,于是回应开始认真了。
在24日的回应中,货拉拉终于开始承认平台存在明显的问题,并承诺整改。
为什么”跟进速度慢“?
还是不在意,反正一条人命不影响货拉拉的扩张的势头,并且只要钱给够家属很少有不谅解的;后来的积极跟进,与其说是货拉拉突然转性,毋宁说是为了给暴怒的舆情以交待。
至于安全预警缺失和产品功能不完善,感情这些年货拉拉都活在真空里?
此前滴滴等网约车平台发生过多起司机性侵女乘客甚至致人死亡的恶性事件,在舆论的声讨之下,被迫出台各种监管和保护措施,对司机的资质审核也开始从严。
滴滴拉人,货拉拉拉货,但在同一片天空之下,同样作为互联网网约车的货拉拉看不到吗?
真是以服务为第一要务的企业,恐怕早就揽镜自照,积极整改了。可见,货拉拉的业务逻辑并不在于服务。
作为拉货的网约车平台(同城货运)的头部玩家,货拉拉其实一直处于与其他玩家抢占市场的野蛮扩张状态中。
这个时候,只要是活着的人、能动的车都可以成为货拉拉的车主,在此情形下,什么司机的资质审核、安全培训,什么车容和性能的要求、什么车上监管设备,这些至关重要的内容反倒成了最不重要的部分。
成绩当然是亮眼的,截至2020年9月,2013年成立的货拉拉业务范围覆盖到了国内352座城市,平台月活司机48万,月活用户达720万,坐上了同城货运的头把交椅。
资金方面,从2015年至今,货拉拉共经历了8轮融资,其中包括红杉资本、高瓴资本、清流资本等。
今年1月,继2020年底刚刚完成E轮融资不到一个月,货拉拉就又开启了总金额达15亿美金的F轮融资。在这一轮融资后,货拉拉估值达到了百亿美元。
扩张,只有不断地扩张,后续的资金才会源源不断的进来;在这个游戏玩不下去之前,资本大佬们早就套现走人了,具体可见当代五大发明之一的共享单车。
这个时候出现重大负面舆情,面对海量用户的不信任,包括货拉拉在内的同城货运必然会被资本重新估值。这也难怪货拉拉后来的应对突然变得积极起来——这积极背后,表面是是为了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实则是资本为了止损。
这还没完。
按常理来说,货拉拉应该和滴滴类似,平台整合信息,接单并分配给司机,挣的是运费抽成。
可货拉拉还有更狠的,从司机身上再赚一道。
新司机入驻,先得交1000元押金,然后是一个月最高699元的会员费(会员分初级、高级、超级三档)。如果没买会员,每月要扣15%的信息费,单量也大受影响。
这下,每月按时交钱的司机成了金主,本该成为主营业务货运反倒成了道具。
意即相比订单抽佣,司机押金及会员费沉淀下来的资金池才是更大头的收益。
在这种情形下,怎么可能从严审核司机的资质?
当然是司机越多越好。这样,不但能断了竞争对手的后路,还把海量资金池揽在自己手里。
这还不算,与饿了么等提供信息的互联网平台一样,货拉拉注册的司机与货拉拉之间并不存在劳务关系,人家平台只是提供信息撮合服务,司机是自雇人士。
这难道还不是系统性的恶吗?
资本的巨轮滚滚向前,留下一地白骨。
反正性命终究可以换算成价格,一切都只不过是成本。
相比之下,没落的日不落帝国、资本主义的前心脏地带竟然把网约车司机定性为劳工而非自雇人士。
这大概就是某网巨佬所说的打XX牌了。
感情反对996、渴望正常上下班,希望过上有保障和尊严的生活、利用下班时间与家人共度时光,统统都是错的。
真如此,货拉拉这一次“事故”也绝对不是最后一次。
更大的风暴还在酝酿之中。
要扭转这一切,唯有靠社会主义的国家机器。指望资本的“善”,那是白日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