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医生没说出的更大死穴,医德也无法改变?

2021-04-23 6792 0
作者: 萧易忻 来源: 文化纵横

  ✪ 萧易忻 | 华东理工大学社工系

  【导读】近日,继山西某医生举报自己及所在医院拿回扣之后,北京某知名医院的医生又揭露肿瘤治疗黑幕,直指部分医生肆意妄为伤害患者利益,是“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医患纠纷增多的重要原因。人们不禁要问,为何医改十余年,仍不能阻止不良医风的盛行?

  本文分析,数十年来,医疗走向市场化,导致其公益性逐渐让位于营利性。在公立医院体制下,“以药养医”的逐利手段曾一度盛行,市场化缺乏规范,助长了利益链条、保护伞等不法现象。同时,公立医院医生收入偏低,与他们高投入、高技能、高风险、高强度工作不成比例,以至于滋生出灰色收入空间。面对资本逐利,患者则自发形成了暴力式的自我保护——愈演愈烈的医闹威胁着医生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尊严,加剧了医患关系的恶性循环。

  近年来,政府试图通过完善城市医保、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破除“以药养医”等举措,降低医疗市场化的影响,但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医患矛盾。作者指出,地方政府在处理医患纠纷中的“稳定压倒一切”思维,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而如何弥补医疗制度漏洞,有效监管医疗乱象,仍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命题。

  本文原载《文化纵横》2016年第5期,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君思考。

  中国医疗体制转型中的“双向运动”

  波兰尼认为19世纪以来在西欧出现的市场经济是人类史上的“大转型”。此前,市场嵌入在社会之中,是社会有机组成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的控制。然而,市场经济却是脱嵌性的经济体制。当经济的逐利逻辑系统化的侵入生活的各层面,不仅使市场直接脱离于既有的社会制度及文化传统的约束,而且使市场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宰,因此将造成社会的灾难。由此,波兰尼以辩证的原则展开他著名的“双向运动”论述:当市场化运动扩展,它会破坏原有经济嵌入社会的状态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网络,形成社会不同群体的反扑,因而“反向运动”(或称“社会的自我保护”)将随之产生。市场越是发展,社会就越会试图保护自己,且越发企图将市场重置于社会掌控之下。然而,“反向运动”是自发的现象,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它既有可能扭转市场经济的恶果,但也可能造成意外的破坏。为此,政府必要时会选择站在“反向运动”那方来干预市场经济,主要表现在提供社会保障、制定法规压制破坏市场经济的不稳定因素等,这么做无非是要维系“社会的自我保护”,将“脱嵌”的市场力量重新“嵌入”社会关系 。

  1970年代末之后,全球经济结构剧变。新自由主义在全球扩展,适逢邓小平在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波兰尼意义上的“市场化运动”在全球积极扩张。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况,逐利原则愈来愈进入到生活的各层面,因而“社会自我保护”的反扑也随之发生,社会冲突愈发加剧。虽然波兰尼的分析集中在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从计划经济逐渐转型至市场经济的状况未必完全适用。但“双向运动”的分析框架点出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这也将有助于我们分析目前问题频发的中国医疗问题。这种医疗市场化及社会自我保护的“双向运动”,呈现出一幅全球化交织着中国社会转型过程的多元复杂图像。

查看余下8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