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就应该多睡觉

2021-05-12 3767 0
作者: 飞剑客 来源: 新潮沉思录

  前几天的五四青年节,正当全国青年都在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假期好好休息、养精蓄锐的时候,某互联网巨头公关总监发了这么一条很简短的微博:“当我们忙着做各种致敬青年的策划时,青年们正在睡觉。”这种黄鼠狼给鸡拜年,埋怨鸡没有起床的态度,以及五四这个点,迅速惹怒了广大青年们。青年们不去睡觉,难道要效仿五四先辈们把你们批判一番么?

  有意思的是,注意,这些资本家们、年长者们在做着致敬青年的策划时的发出的感慨,说明他们是有意把青年视作讨好的对象,却又时常露出对青年的态度的马脚,只言片语道出了对青年长久以来的不满,里面隐含着主流社会对青年的规训,最终导致其反成了一个敏感的火药桶。从结果来看,包括去年的b站弄的致敬后浪的演讲亦是如此。

  我们首先从青年说起。

  1915年,陈独秀为《青年杂志》写了一篇发刊词《敬告青年》: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杂志很快就改名为《新青年》。

  “新”是五四时期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字眼。发刊词这一段话已经隐含了特殊的期待:“青年”与“新”两位一体,他们是历史前沿最富活力的创造群体,承担了社会的真正希望。

  这些观点构成了当时青年话语的基本主题,即青年如何自我塑造为民族国家的主人公。同时也影响到了我们现在如何去想象“青年”。

  在过去,青年并不是负担宏大叙事的主体,当然,也不可能是被颂扬的对象,在我们国家传统儒家的文化秩序之中,主要以长者为尊,年轻人naive,而纵观各种前现代的、农业社会的形态,情况大多也是如此,他们的稳定的维系和再生产有赖于长者的人生经验的传递。

  批评家注意到,在传统秩序中,“老人”隐含了阶序的优越,体现在话语上:老马识途不假,“老朽”并非谦称而是显而易见的矜威,“少年老成”之说则更是对青年模仿老年的褒奖。在我们的古典诗词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少年虽然狂狷,但这种青春年少仅仅是一段惆怅的忆念,犹如镜花水月,更多的诗人在年轻时经常长吁短叹的是怀才不遇;诗人们渴望“文章老更成”,老成、老到、老辣都被赋予了美学范畴。

  “五四”作为我国现代性的起点,不仅是要推倒前现代秩序对青年的压制,同时也把青年象征的希望融入道路构建民族国家过程中,在更早之前的梁任公著名的《少年中国说》就已经在做这种工作了。任公对于“老大帝国”之称耿耿于怀,在他看来,老年人因循守旧,保守怯懦,丧失了冲击传统秩序的勇气;相反,少年人瞻望未来,勇于破除成规,他们的内心充满了进取和豪迈之情,志在创造一个新世界。

查看余下7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