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惊动了谁?“师爷是装糊涂的高手”
年轻人为什么不能“躺平”?
“躺平”无错无罪,而且对,而且有功;“认命”,才是有错有罪。
年轻人又为什么不能“宣传躺平”?
“躺平”既无错无罪,“宣传躺平”更天经地义。岂有不大宣特宣之理?
一句话:好得很,而不是糟得很。
实际上,“躺平”堪称21世纪10、20年代我国青年“再觉醒”路上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里程碑,是觉悟到了一定程度(当然程度还不够)的体现。因此,“躺平”形式上是消极的,实质上却是积极的,堪称为一种“无声的反抗”。
现在有些油腻人士——准确说,是既得利益人士,喜欢给年轻人当爹当导师,其中有的就埋怨年轻人说“你看看百年前的先辈,多么朝气蓬勃”。
这帮伪导师、蠢“导师”不知道嘛:当代青年,要是真的像百年前的先辈一样“朝气蓬勃”,吓尿的还不是你们???
看来,久居主导地位会使“精英”们的大脑或多或少愚钝化,以至于现在在群众面前演技尴尬,丑态百出。
他们老了,看不懂为什么而“躺”。
很有意思,在“躺平”问题上,沐猴而冠的“主流”媒体、社会“精英”、民族主义大V等等平日里表现得并不完全一样的各类人,完全操起了同一副腔调,不谋而合,不约而同开始向年轻人“劝善”。那话说得,简直语重心长,催人泪下:
呵呵,老爷们的戏唱不下去啦!
有点好笑的是:这类人要求的“不躺平”,其实是“顺应现存秩序”;年轻人心里的“不躺平”,却更多是把“人民企业家”挂路灯之类…………
谢谢啊!
指责“躺平”的人,不去指责造成“躺平”、迫使年轻人选择“躺平”的那种社会条件,那种垄断性的、集中型的、固化了的、令人窒息的、违背新中国建国精神的社会条件,反倒来指责“躺平”——这是什么意思?还能是什么意思?
这种“你可以奋斗,应当奋斗,但只能按我规定的样子去奋斗”的伪奋斗哲学,岂止油腻,简直反动。因此我们以为,不要什么“奋斗”哲学了,“奋斗”一词已经和“自由”“民主”等原本美妙的词汇一样被污染了。
建议改信“斗争哲学”。
有人说,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毛教员以为然。
近期,恰好是毛教员重上井冈山56周年的纪念日子。
1965年5月21日至29日,时隔38年,72岁的毛泽东同志重上井冈山。在这一极富政治象征意义的举动中,毛教员同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结合当时我国和世界的实际,作出了不忘革命初心、在继续革命中继续前进的庄重宣示:
“问题不在于谁的判断正确,而在于包产到户还是农业集体化。这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如果无产阶级不加强领导,不做工作,就无法巩固集体经济,就可能走到资本主义的斜路上去。包产到户短期内可能会增加一些粮食,时间长了,就会两极分化,资产阶级就会重新起来,剥削劳动人民。”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