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正在全世界疯狂搜集,中国企业数据出境必须格外当心

2021-07-06 1683 0
作者: 花叨叨 来源: 补壹刀

  互联网平台掌握的个人数据流向何方,一直是社会最敏感的神经。

  尽管滴滴已经对“将数据打包交给美国换取上市资格”的谣言进行驳斥,称这“绝无可能”,但有关数据出境的讨论依然火热。

  中国社会的警惕不是没有道理。

  美国政府对这些海量数据的疯狂索取,毫不掩饰。

  它的目标很清晰:建立全球数据霸权。

  得数据者得天下。

  美国究竟做了多少准备?它的手究竟能伸多长?中国企业究竟面临哪些风险甚至陷阱?

  这是一个看不见的战场,但硝烟已经弥漫。

  01

  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已经很难再用“商业资源”来简单描述企业手握的海量数据,它成为国家的一种基础性战略资源。

  在这方面,意识最强烈的,非美国莫属。

  当地时间6月30日,在美国国会的一场听证会上,微软公司负责用户安全的副总裁汤姆•伯特抱怨美国联邦政府频繁密查用户数据时这样说:

  “最令人震惊的是,这样的‘保密令’成了例行日常。”

  他指的是美国司法部从技术公司调取个人信息的同时,禁止这些公司告知客户本人,他们正在被政府调查。

  伯特说,仅微软一家公司每天就接到多达10份保密令,每年接到3500份,这个数字占该公司收到的所有执法要求的三分之一。

  “如果把这些数字与掌握或处理数据的科技公司数相乘,你就能大致了解政府过度使用秘密监控的规模了。”

  微软的披露只不过是多年来美国政府惯常做法的一个最新例证,而它只是冰山一角。

  苹果、推特、脸书、谷歌等企业反复在不同场合提及联邦政府没完没了的数据索取。

  尽管在新闻报道中,企业总是表现出某种“抗争”,但实际情况可能并不完全如此。

  斯诺登此前在TED演讲中提到,在“国家安全”的名义下,美国政府大面积地实施窃听,其所掌握的数据里,甚至包括“你在和谁说话, 你什么时候和他们说话,你去了哪里旅游”。

  那么掌握数据的公司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呢?

  “虽然有些公司反抗过,在法庭上挑战政府,但均以失败告终。因为这些起诉从来不会在公开法庭审判,它们只由一个秘密法庭审理……在33年里,他们处理过3.4万份搜查请求,只拒绝了11份政府请求。

  但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全球兴起,数据本地化的趋势削弱了美国对全球数据的控制力。

  美国很快意识到,仅仅掌握自家公司的数据,可能是不够的。

  02

  “得数据者得天下”。

  美国政府对数据的兴趣已经远远超出了本土范畴。

  它对数据近乎疯狂的索求,背后是对建立全球数据霸权的焦虑。

查看余下6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