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产生于本世纪三十年代的大危机,在战后五十、六十年代达到它的极盛时期。但就是在这个时候,一批信奉传统的市场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家仍然坚持他们的立场,进行喋喋不休的论战,直到七十年代资本主义滞胀病日益严重,通货膨胀成为头号敌人以来,他们的学说才形成一股同凯恩斯主义分庭抗礼的力量,日益受到垄断资产阶级的赏识,成了一批国际畅销的时髦货。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活跃在当代国际舞台上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新明星吧。
一、货币主义
米尔顿·弗里德曼是货币主义的首领。他坚决反对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继承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传统,故货币主义又被称为芝加哥学派。
在宣传鼓噪方面,萨缪尔森以其教科书著称,弗里德曼也不甘示弱。他自1977年以来,先是举办专题电视演讲,接着艺术加工成一套电视片,分10个题目,每次1小时,继而同自己的夫人合著出书,书名叫《自由选择》。弗里德曼同萨缪尔森一样,都借此捞了一笔数额不小的外快。
芝加哥大学的传统是什么?一是坚持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二是侧重货币理论。
弗里德曼歌颂市场的力量,痛斥控制的专横。他把价格制度看成是一架精美绝伦的机器,可以协调千百万人的经济活动,他把斯密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当作无穷无尽的力量的来源,他强调资本主义的公正、合理、效率来自个人的“自由”、选择和竞争,他呼吁加紧限制政府的权力,不要继续沿着国家干预经济这条“通向奴役的道路”疾驰下去。
“自然失业率”是弗里德曼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意思是:在劳动力自由市场上经过劳方和资方的反复要价和还价,经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以后,仍然不能消灭的失业率,象一个硬核,是无论怎样也化不了的。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凯恩斯主义从增加总需求入手,以促进就业和避免经济危机的理论与政策。“自然失业率”似乎有点神秘色彩,其实说穿了,它就是资产阶级传统经济学所指的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由此,弗里德曼提出了适应性预期理论,来论证后凯恩斯主流派根据菲利浦斯曲线进行的需求管理,只在短期内有效,从长期看就失效了。请看下图:
假设起点A为失业率9%,通货膨胀率为3%。设若把通货膨胀率提高到5%,使失业率降低到6%,由A点移到B点。在短期,两者之间的替代关系存在。这是第一阶段。
后来工人发觉他们受骗了,通货膨胀率提高了2%,他们的实际工资下降了。他们要求提高货币工资。资本家解雇工人,失业率恢复到9%,由B点移到C点。这时通货膨胀率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