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心!乡村青年大面积“精神塌陷”

2021-07-22 9898 11
作者: 雷望红 来源: 补壹刀公众号

  2021年上半年,在南方某省的一所乡镇中学调研时,该校副校长称,“现在的学生与十年前的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十年前的学生,成绩好的身体不好,成绩不好的身体倒是很好。但是现在学生普遍成绩不好,身体也不好了,他们现在懒,因为手机,体力智力都不行了”

  因此,他不无担忧地总结道,现在的学生出现了“精神塌陷”。

  乡镇副校长的观察并非地区个例,笔者在全国各地乡村调研,发现乡村青少年的精神面貌不佳是普遍现象。

  他们不爱学习、不锻炼身体,没有人生理想,对未来发展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过一天算一天,整天松松垮垮,缺乏青少年应有的阳光与阳刚。这种精神塌陷,与网络上热传的“佛系”、“躺平”现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01

  乡村青少年的“精神塌陷”表现为学习兴趣暗淡和身体状态不佳两个方面。

  当前我国乡村青少年的学习状态出现普遍的危机,即学生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对学业任务消极应对,以至于出现大量的隐性辍学学生。

  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打瞌睡、讲小话、发呆的学生不在少数。

  放学后,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写家庭作业,有的学生则通过手机扫码、拍题上网直接获取答案。

  考试时,很多学生直接拒绝答题,索性趴在考场睡觉。

  一位中职学校的校长沮丧地说,2020年所招录的1200名新生中,600分的总分最高分不超过180分,全县200分以下的学生占到20%。

  中小学的校长均表示,自己所培养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都在不断下滑,学生普遍变懒了。

  身体状态不佳并不是指学生经常生病,而是指他们的身体活跃度不高,缺乏青少年应有的活力与朝气。

  20世纪80、90年代的乡村中小学,下课后校园里立刻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会利用仅有的10分钟打打球、跑跑步、跳跳皮筋、跳跳绳、玩玩单双杠,感觉学生身上有使不完的劲。

  现在下课后,学生都变得十分安静和沉闷,要不聚在一起聊游戏,要不趴在桌上睡觉,还有的蹲在墙根发呆,稍微调皮一点的就跑去抽抽烟、打打架。

  即使国家要求所有中小学要留有大课间时间,但是做课间操时,学生也提不起精神,做操松松垮垮,早晨晨跑时也有气无力,毫无生气。

  沿海发达地区两位乡镇中学老师同时反映,虽然发达地区中小学生打架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学生变得似乎规矩了很多,但是学生们的身体变得弱不禁风,反而没有以前的学生有血性和阳刚之气了。

  02

  乡村青少年萎靡的精神状态,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后表现得更加明显。

查看余下6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1条)

热门评论
努力和不努力都一个样,索性干脆躺平吧,还落得个轻松。教育资源无限向城市有钱有权家的孩子倾斜,等寒门孩子从中国都消失了,就轮到权贵孩子窝里斗了,到时候谁当韭菜谁当权贵,又是一番利益再分配。
0条回复
塌陷的后果就是躺平。
0条回复
这是真实现象!
0条回复
他们能看到什么希望吗?
0条回复
私有化和市场经济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 其中教育问题是最大问题,方方面面,千头万绪,都无从说起. 照我看,只有及时恢复毛泽东时代那样的办教育方法,中国还是很有希望的. 我是过来人,那时教育传统正气,青年人朝气蓬勃,中老年人积极向上!
0条回复
手机真正的害人啊。
0条回复
阶层已经固化,穷人再难出娇子。
0条回复
少年强则中国强
0条回复
20世纪80、90年代的城乡村中小学,下课后校园里立刻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会利用仅有的10分钟打打球、跑跑步、跳跳皮筋、跳跳绳、玩玩单双杠,感觉学生身上有使不完的劲。现在的学生却提不起精神,毫无生气。我认为是现在学生吃的是转基因食物导致精力不旺盛,成年人的精力、生育能力也比以前的差,不孕不育、糖尿病、尿毒症、癌症的人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吃转基因食物造成的,很多科学家都做实验证实了,中央特供也拒绝转基因食品,但老百姓还是要天天吃转基因食物。更可怕的是拿事实宣传转基因危害的人被说成是阴谋论者,全社会没几个人敢公开讨论转基因,有的知道转基因危害的人也不宣传,他们到死的时候还不去提醒亲友。
0条回复
查看全部11条评论 我要评论
1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