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后富者掉队,走向共同富裕是时代的要求

2021-09-11 1760 11
作者: 寒竹 来源: 观察者网

  9月7日,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寒竹接受了观察者网的专访。上篇内容发布后,引发热烈讨论,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为此,今日发布专访下篇,继续聚焦共同富裕话题。在上篇分析共同富裕提出背景和三次分配的基础上,下篇主要聚焦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针对这个问题,寒竹认为,目前我们在初次分配中存在劳动法落实不彻底、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不够明显等问题,在初次分配中要充分考虑底层劳工的权益,缩小贫富差距。二次分配中,税收制度的改革是关键,应推动房产税、遗产税以及资本利得税。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二次分配难度最大,但也最重要,需要花大力气来做。

  初次分配,如何兼顾效率和公平

  观察者网:我国目前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反映了劳动要素是各种生产要素中最受重视的部分。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收入主要遵循市场原则。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我们也知道近年来,大家对996、加班文化多有抨击。在您看来,我们目前在初次分配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寒竹:第一,正如你所说,中国的《劳动法》其实并没有完完全全落实下去,劳动者并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保障。996严格说来是和劳动法相抵触的。劳动法规定,工人加班每天不能超过3个小时,一个月不能超过36个小时,但是实际上超过了加班时间的情况大有所在。我们目前采取每天8小时、每周40小时的工作制度,这个制度在很多地方并没有真正地落实。

  事实上,按时间单位计算,中国的人工工资要低于我们目前所理解的市场上的工资。举个例子,一个员工的正式工资是一个月3000块钱,但是企业会告诉他,你每个月可以拿到6000,但你需要加班。很多人会想一个月挣6000还不错,但实际上其中3000是需要加班加出来的。

  劳工的总收入提高了,他就很少去计算自己到底多加了多少班。在这种情况下,加班成了很多企业的常态。甚至很多企业是员工为了多挣钱主动要去加班,因为不加班工资就会很低,只有加班才能挣够钱。企业把强迫加班美化成劳工主动提出来的,好像是员工自己要加班,以此来回避企业的责任。实际上员工之所以有加班需求,是因为企业压低了工资。如果不加班也能挣到比较体面的工资,员工就不会想去加班了。所以我觉得在全面落实劳动法、确定最低工资和劳动保障方面,力度还有待加大。

  因为基本工资低,工人不得不通过加班来获得高收入(视频截图)

  第二,国有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应当体现出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为什么说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企业?这个问题确实很难简单回答,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因为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所以由社会主义国家出资的企业都是社会主义企业。但是按照这种观点,因为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投资的,换句话,其投资方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它自然是社会主义企业。

查看余下8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1条)

热门评论
实现共同富裕?---就怕两极分化反倒严重了。
0条回复
共同富裕与何不食肉糜一样荒唐。
0条回复
税收调节。能不能保证人们的收入平衡。从市场经济国家的几百年来的实践来看,税收有可能能够缓解贫富差别程度,是从根本上看是改变不了贫富差别的。即使那些税收最高的北欧,贫富差别也是非常巨大的。关键是谁能够保证资本家与工人收入差不多高。这个可能是痴人说梦了。因此,彻底消灭贫富差别,还得靠国企,靠公有制。
0条回复
生产资料来自劳动剩余价值,搞社会主义无论谁营都应生产资料公有制即凡经营单位都应实行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
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5/267894.html
劳动剩余价值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6/270353.html
共同富裕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6/271239.html
0条回复
现在与国际趋同会计准则是从为投资者攫取劳动剩余价值角度核算的,谁营都不是公有制,真搞社会主义只能用履行社会主义《宪法》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互济,资本主义的本质是经济,搞互济是用来给搞经济必然出现的贫富分化开环加以购买力公平闭环的。
0条回复
这样微观效益也保证不了了。而看起来国企微观效益不好,而宏观效益好,这样微观效益也能得到保证。由此可见。在公平与效益之间。在国企之间,在保证公平的条件下,仍然是能够保证效益的。
0条回复
公平与效率。好像是一对矛盾。公平了就一定没有效率,就降低以致消除了贫富差别,工人没有积极性了所以就没有效率了。而提高效率就是要增大贫富差别。提高人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效率。因此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一方面要考虑社会公平,不能把贫富差别弄太大。就是工资不高,但是也要用各种福利给以弥补。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企业效率,有一定的贫富差别
0条回复
提高人的积极性,提高企业效。这样说好像是说得过去。其实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有了公平,就一定会降低效益吗?他们是国企经济效益低,就是因为贫富差别太小。是这样吗?也就是说如何看待国企的经济效益问题。现在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人们看到的都是企业效益。也叫微观效益。没有看到企业之间的协作产生的效益。这个也叫宏观效益。当然从微观效益来看,
0条回复
企业的投入与产出,非常重要,职工的积极性非常重要。但是企业有了效益,就一定会有宏观效益吗?有一个关键的在于,生产出的产品一定能够卖出去吗?如果卖不出去,一切经济效益就都没有了。而如何保证企业的产品都能够卖出去呢?这个就涉及到一个社会总产品的平衡问题。由企业自己就定不下来了。如果社会总产品过剩。就一定有企业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
0条回复
查看全部11条评论 我要评论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