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禁运中国转基因食品,违法岂可不究?
俄罗斯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日前发布公告称,进口自中国国的一批食品中发现了未标识的转基因成分,这些食品涉及玉米面条、玉米粉条、玉米片、鸡蛋巧克力奶油甜点饼干等,目前已被禁运。
从上述相关报道我们可以确认两点:1、这批来自中国的进口食品确凿无疑含有转基因成分,2、产品标签未标识转基因生物成分。
因为欧洲国家更为严苛的食品安全标准,如果中国出口的加工食品违规加入了转基因成分,那么毫无疑问,在相关厂家内销的食品中更会含有转基因成分。
虽然在国人“默认的常识”中,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但“默认的常识”绝对不等于“合法”!食品加工领域这样违法的行为长期并且大量地存在着,难道我们不该追问一下“违法不究”的真相吗?
俄罗斯通报的上述转基因成分中,MON810、MON89788来自孟山都,MIR604、Bt-11来自先正达。MON89788是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发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品种,中国在2008年批准其作为加工原料进口。
至今为止,中国尚未批准任何转基因水稻、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种植;而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所获得国家进口安全证书,只准用作食品原料加工及牲畜饲料,还有就是生物燃料,没有允许任何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直接进入食品领域。
十多年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争议正酣之时,发改委对于进口转基因作物的安全问题承诺同样是“只用于饲料”。
进口转基因作物的“饲料用途”在理解上没有任何歧义,而所谓“加工原料”指的是用转基因大豆、玉米榨油,而转基因玉米还可能被用于生产糖浆、淀粉等食品深加工。
“理论”上,使用转基因材料的加工食品应该是完全检测不出(或残留成分占比可以忽略)转基因蛋白成分的;然而,俄罗斯通过进口中国的多种食品又含有大量的转基因成分。
这只能说明两种可能:
1、“理论”是错误的,转基因作物的深加工无法阻断转基因蛋白成分,所谓的“安全承诺”也就变得不可靠,进而,我们就不得不质疑进口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的颁布是否合理了。
2、国内的食品生产及销售厂商正在大量地将转基因大豆玉米直接用于食品领域,而这毫无疑问是违法行为。
笔者认为,两种可能都存在,而第二种“可能”似乎已经不仅仅是“可能”了,这从转基因大米的泛滥也可看出。
从十多年前开始,中国出口大大米制品就已经连续多次被欧盟国家检出含有转基因成分,最新的通报还是发生在今年:
尴尬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至今还未批转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那么,这么多的转基因大米究竟来自哪里?而这些被退回的米制品最后又去了哪里?相关厂商向国内销售的大米制品有没有被检测?有没有转基因大米直接流入中国人的餐桌?……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