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了!转基因生物都是变态性生长

2021-09-17 4837 2
作者: 韩少坤 来源: 知乎

  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自我防御和自我修复的天生本能,一旦有外来基因入侵,就会发生防御战争,外来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常常形成不溶性的包涵体。通过发根农杆菌的侵染,向目的植物转入Ri质粒中的T-DNA,可使培养植物发生变态性的生长,专一性生长毛状的发状根——变态癌根,没有根的特点和功能。

  转基因导致生物变态性生长,普遍就是产生癌瘤

  1. 植物体上的冠瘿瘤或发状根;

  2. 包涵体钙化病灶导致转基因玉米硬且重;

  3. 哺乳动物细胞如法国吃转基因玉米的老鼠长满肿瘤即包涵体癌瘤;

  4. 莫吉隆斯症(Morgellonsdisease),就是农杆菌质粒感染人体引起的“发状根”异常蛋白聚集体。

  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介导法是今仍然广泛使用的一种有效转化方法。农杆菌介导法所使用的质粒载体分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两大类。

  通过发根农杆菌的侵染,向目的植物转入Ri质粒中的T-DNA,可使培养植物发生变态性的生长,专一性生长毛状的发状根。

  通过植物基因改造获得的发状根生长迅速且培养时不需要添加外源激素,同时发状根拥有亲本植株的特征次级代谢途径和遗传稳定性,几乎无培养的退化问题,这些特点对植物生物工程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通过发状根培养来生产只有在高度的根趋向分化细胞中才能产生的有用次生代谢物质等。

  变态生长的癌根:根不长在根部,无向地性,快速生长

  根据发状根的几项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来初步判断Ri-质粒转化

  (一) 发状根的发生多在母体植物的不定部位。通过A4发根农杆菌侵染,以在叶片上

  特别是叶片无切伤处生出的不定根判断极有可能是Ri-质粒转化得到的发状根,切取其进行除菌,并进行进一步验证。

  (二) 发状根多表现为较弱的向地性。

  以对照的生出的不定根与侵染后叶片无切伤处生出的不定根做比较。对照生出的不定根在母体上具有很强的向地生长现象,而侵染后叶片无切伤处生出的不定根无论在母体外植体上还是离体培养中都应表现出很弱或不表现向地生长的现象。以此来对侵染后叶片无切伤处生出的不定根做进一步的判定。

  (三) 由于转入植物的T-DNA在植物细胞中可表达产生植物激素,因而发状根在无激素的培养基上生长正常以及较快。 同样以对照生出的不定根与侵染后叶片无切伤处生出的不定根做比较。对照的生出的不定根刚离体后在MS0培养基上生长极为缓慢甚至停止生长;叶片侵染后无切伤处生出的不定根离体后在MS0培养基上继代多次后仍然生长较快。

查看余下5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