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灾形成机理与解决方案探讨

2021-04-11 4999 0
作者: 江雪独钓 来源: 红歌会网

  金灾是如何形成的?

  金灾成因:个人认为,盲目的投资拉动需求政策。以政府主导的投资建设来拉动生产资料需求增长,要看到这种需求不是源自于生活消费,而是源自于生产资料消费。只有源于居民基础生活需求的消费,才可以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长期的政府主导的基础建设投资,导致宏观经济结构中投资与消费(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生产投资与生活消费)二元结构失衡,产能过剩,库存堆积,库存也是资源转化结果,由此造成资源浪费,投资产出无法得到市场流通得以消费,也就无法实现投入资金的通过市场流通得以回流,由此形成银行不良债务。银行的不良债务对应着的就是经济领域生产主体的库存积压,表现为财务报系统中资产负债表的不良资产。银行为清理不良债务(对应着经济主体的不良资产),运用非法集资工具将不良债务转嫁给社会公众。在这里,我们应该看到,金融领域的不良债务,对应着经济领域的不良资产,这种“不良”状态的本质源自于资产状态的凝滞不动,之所以出现资产凝滞,皆因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衡,消费无力导致过剩产能无法通过市场流通,正是这种流通阻滞造成了资产凝滞,而这种经济领域的资产凝滞进一步又表现为金融领域的不良债务。因此经济中的不良资产(或过剩产能)=金融中的不良债务(或不良风险)。

  政府主导的投资,在分藩割据的国企布局中,由金融机构下放的投资资金很快被众国企进行瓜分。计划垄断的金融体制与计划体制产生的国企经济内循环相对应,政府主导的投资通过计划国有经济体制实施投资计划,资金必然进入国企的计划经济内循环。各藩势力只从自身出发牟取投资生产中获利,却无法控制产能过剩,中央缺乏统筹控制国企投资生产的宏观布局(因为国企被分藩家族式关系集团控制),政府主导的投资无法避开投资畸形的陷阱,这种投资结构问题必然导致国企产能过剩,由此而产生国有企业不良债务,这种国企不良债务就表现为国有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机构相区分,主要指国有银行系统)的不良债务风险。国有金融机构在金融监管部门管理下受到婴儿式监管,监管部门对国有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机构采取不平等的歧视管理(表现为征信垄断差异,银行垄断征信,民间金融公司不让对接征信;利率管控差异,银行管控利率,民间金融公司放纵利率自由),应用非法集资工具向社会转嫁不良债务风险(见《二元结构风险转嫁模型与非法集资工具应用》),由此消弱了社会消费力,造成通货紧缩,使投资与消费结构更加失衡,供需矛盾随之扩大。另一方面,投资拉动下基础原材料资源及能源价格上涨,引发物价上涨,社会自发投资就受通货紧缩抑制,社会自发性投资受到影响,进而又影响到生产与就业,在这种环境下,非国有企业(私营经济主体)不良债务风险加大,逐渐又形成民间金融机构的不良债务,非公有制经济内部循环出现凝滞。非公有制经济与计划公有经济两种循环间不是孤立的,其二元间是相通的,有现为生产要素之间的交互流通。非公有制经济体内循环凝滞也会传导至计划公有经济体内,表现为国有金融机构内部新的不良债务风险扩大。国有金融机构出现的新债务再次通过金融垄断体制下的二元结构再次应用非法集资工具向民间金融机构进行转嫁,最终由社会公众承担这种被转嫁的债务损失,又进一步消弱了社会消费力,使宏观经济整体的投资与消费二元间结构失衡加剧。这种政府主导的投资与产能过剩出现的不良债务,在金融垄断二元结构风险转移模式与非法集资工具应用下就形成危机中的恶性循环,造成投资与消费失衡不断加剧,经济与金融危机不断扩大。

查看余下6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