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东:评央行行长谈2021年金融热点问题1 货币稳定


  1月8日,央行官方网站上登载了央行行长谈2021年金融热点问题文章,是行长接受新华社记者的谈话,谈到了6个方面,首先就是货币稳定问题,易行长首先谈到,“2021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具体来说,“就是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易行长谈到的第一条是针对货币稳定性的,是要保持物价稳定,防止出现通货膨胀,这是央行最重要职责。但是,就其具体措施来看,恐怕不一定能达到目的。西方金融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率随货币增速增加而增加,随名义增长速度增加而减少。显然易行长就是根据该理论制定的对策,希望能够在今年稳定货币,但是,该对策本身就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该理论是有条件,是封闭经济体或者经济金融主权不被外国占有,并且保持贸易平衡情况下。如今我国每年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每年都有大量物资流出国内市场。按照海关总署1月14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贸易顺差高达3.7万亿元,比上一年增加27.4%。这种状况早已持续20年,大量物资流出,早已形成的严重的资源枯竭问题,例如,国务院早在2013年就公布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矿产资源价格早就上涨了数倍。不能做到贸易平衡,即使做到上述要求,也不可能保持物价稳定。至少随着资源的枯竭,资源性产品价格就会不断上涨,带动物价不断上涨。这已经是过去20年历史所充分证明的。

  西方金融理论很少关注贸易顺差对物价影响,因为理论上就认定美国和西方对外开放市场,相互间价格趋同,贸易趋向平衡,自然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其隐含的政策建议,就是其他国家也应对美国和西方开放市场,就会自动实现贸易平衡和价格趋同。但实际上,美国和西方相互间也从没有开放国内零售市场,更没有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开放零售市场,仅仅是允许美国商人到中国市场采购。

  然而,中国却单方面向中国和西方开放零售市场,其结果是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产品,都是垄断企业制定的垄断价格,由于能直接到零售市场销售,虽然主要通过代理商,给代理商的价差很低,利润主要被美国企业拿走,而且价格很高;相反,中国出口给美国商人产品,都是相互竞争后实现的,价格被压缩得很低,否则就不能实现出口。因此,中美两国市场上价格差异非常大,国内出口价格很低,而进口产品价格很高,推动低价出口,同时进口产品价格高阻碍进口增长,从而产生巨大的贸易顺差,一直无法实现贸易平衡,早已持续20年。

查看余下8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