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才政策泼瓢水
当前世界经济纷繁复杂,但不管怎么变,没有人一切都妄谈!这不,有些欠发达地区也想赶上引进人才这趟班列了,使出了浑身吃奶的劲开出了博士年薪三十万的天价。乖乖,三十万年薪,相当与当地六个职工的年收入都不止,俺不知道那样的承诺能兑现几年,也怀疑是否有缺魂的有能力的博士是否上圈套!
俺估计出台这个政策的主,都弄不清楚什么是博士,更不知道博士都能干什么活,不过是跟风罢了。
大学的学历教育,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学士都是行业宽口径的,是什么都知道一点,同行之间交流好像知道人家说什么,又好像不知道说什么,但是你教给他做什么,比门外汉领悟的快一点,这就是学士。硕士呢!本科的宽口径忘的差不多了,但在本二级学科的某个方面相对知道的多一点,也深一点,在深一点上比学士知道的多一点,在他精进的这个方面有一些相对的实践经验,在科研上又老师指导能亦步亦趋地干点活,硕士顶多就是这个水平,在科研上属于半成品的水准。再说说博士,博士的学识范围更窄,窄到二级学科的某个小方向上知道的多一点,科研水平吗?一般博士毕业了,起码在其研究过的领域,知道怎么研究,但他这种研究也必须在有科研信息来源的场所才有点作用。除了这点,出了他研究过的小小圈子,他们几乎都是小白。顺便再说说博士后,博士后不是个学位,他是一种研究经历的称谓,说明这个博士毕业以后曾经受雇做过相关研究,他比博士在做过的课题方面有实战经验,通俗点说是会做做过的相关课题,出了他的范围也是小白,只是懂一大套不一定管用的见识。
说完了,这个再说什么985,211,双一流,以至于一万八五。这类学校毕业的学生,说明三点:一是中学的时候学习能力比较强,成绩好,起码会学习会考试。二是这类学校毕业的学生学的知识相对深一点,也听过一个学术大牛的专题讲座。说起来长篇大论,做起来另当别论。三是在大学的时候相对学习环境较好,应该说本科底子比普通高校的学生好一点。
一个欠发达地区,你有科研的基础条件吗?你大量的工作也就是从事日常的管理工作或具体工作。具体工作学校根本不会教你,更何况大量的“两门”教授也不一定做过多上实际工作,到实际具体工作还要靠师傅去带。说道这里 ,咱们就知道欠发达地区弄的那个引进人才多半都是劳命伤财工程了。
这项工程最大的客观效果就是引进了“洋博士”得罪了“土人才”,但工作还要靠土博士去做,假如你是土博士能干的顺心吗?大量的经验证明,高薪引进的所谓人才,挣你几年钱,啥也弄不成最后走人,而且土博士也得罪了,这就是靠高薪留人的代价。
洋博士的胃口太大,人家要的名利双赢。所谓的名就是能拿到省级或国家级科研项目吗?那样才有利于人家成名。你给人家弄一个土不拉几的实际问题,研究不是,不研究不是,研究了也没名,申报不上科研成果,弄个县市级成果,家人要那玩意作何!所谓的利,就是远高于当地“土博士”的收入,不高个六七倍,人家才看不上眼,且还要给房子给地。欠发达地区,或言五六线城市,多少“土博士”拼死拼活才能挣够那笔引进的费用啊!故而俺对大力度引进人才举措不感冒。当然俺的这个洋博士,是一种比喻,比喻那种引进留不住的那类人才。
引进人才要适度,政策价码不要到了激怒“土人才”的程度,否则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