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梅:永续传承的“红色模板”

2022-01-09 956 2
作者: 延梅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

  延安曾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和圣地,是培养各级英才举世闻名的大熔炉,铸就了红色的“模板”,凝炼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内核,凝聚了象征光明、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像一面旗帜指引着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她不愧为中国战略的总后方。红色的血脉就像黄河、长江的水系图,流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用鲜红的乳汁呵护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劳苦大众。怀着爱国之情、报国之志、顽强的献身精神,迎接抗战的号角,高唱雄壮的歌曲奔赴在抗日最前线 ,用小米加步枪驱逐日寇,打败国民党反动派。行走在高山、峡谷、江河、山川,用生命孕育着中华民族对母亲流淌的血脉和情感,解放了全中国。

  【毛主席在枣园的旧址】

  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十三年。厉兵秣马,转危为安,在这里孕育新中国的“雏形”改变了历史,见证了中国革命从艰难困苦中逐步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开展了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延安革命圣地,一切制度都是在这里诞生,是中国革命的兴起之地,也是中国人民伟大复兴的初始地。

  【1945年4月中共七大会议现场】

  结束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斗争,确立了党的政治路线,率领红军东征、西征,迎接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党的七大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概括了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延安是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并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集体领导。在这里毛主席撰写了关于中国政治路线、军事、党建、哲学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凝聚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延安找到了实践、理论和历史经验,是第一次历史性的重大飞跃。

  【毛主席在窑洞里撰写《论持久战》】

  毛主席在延安极其艰苦的岁月里,在土窑洞里勤奋思考,著书立说,笔耕不辍。披着破旧单薄难以御寒的旧军服,在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下,在国民党的围剿下,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从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制定抗战理论、政策、方针、任务和解决方法,潜心创造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理论,写出了112篇重要著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创造出千古奇迹,带领着中国人从黑暗中走向光明,推动中国革命实现两次重大历史的转变:第一次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第二次由民族解放战争向人民革命解放战争的转变。

查看余下8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当今有个有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今日的红二代官二代都想隐去自己的这种身份,都希望社会忘记他们这种身份。面对人民的种种遭遇,他们不愿意出头,而是隐伏在既得利益中。而昔日的豪官达贵,皇亲国戚都纷纷认祖归宗,争相攀附。。
0条回复
国之大者,毛泽东思想也。只有毛泽东思想能够承载无产阶级的光荣与梦想。勇敢与激情。光辉与成就。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