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退去,房地产行业大洗牌
前天,队长写了《美元欲加息,央妈为何降息?》一文。在当天的读者留言中,很多读者说,央妈放水,房价又要压不住了。
这种认知是非常肤浅的,是过去式的,是不符合当下房地产行业形势的。在过去的30余年里,房价一路高涨,让许多人对房价特别敏感,对“放水”特别敏感,以至于达到了“杯弓蛇影”的地步。
只要一看到“货币宽松”,就下意识地认为,房价的美好时代又要回来了。今天,队长就来跟大家说,为什么房价不会涨?如今,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到底是什么样的?
总的来说就是八个字:“优胜劣汰,平抑风险”。
国资房企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压舱石,在经营上,要比私营房企稳健得多。在三道红线的监管政策下,总体上,国资房企的财务承压能力也要强的多。
但私营房企则大多表现不尽人意。某些私营房企大规模举债,大规模扩张,财务成本高企,杠杆率居高不下,其中的代表性房企就有恒大集团、华夏幸福、新力控股、阳光城以及融创集团等。
在高负债、高杠杆模式下,恒大集团扩张得最快,也发展得最猛,债务爆雷亦是颇为惨烈。私营房企过于追求短期扩张,成了本轮房地产调控中爆雷最大的导火线。相反,国资房企在中国房地产行业中,起着压舱石的作用,对自身风险控制,要严格得多。
同时,在政策风向方面,国资房企也更早地嗅到了信号。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在2018年的秋季例会上,万科就喊出了“活下去”的口号。可彼时的恒大、融创等地产集团都在大举扩张,丝毫没有感受到凛冬将至的前兆。提前预警的万科反而成了那一年,中国房地产行业中的另类。
事到如今,万科成了发展最稳健的头部房企。可恒大、华夏幸福、新力控股、佳兆业等先后遭遇财务爆雷,陷入现金流危机的泥沼。而在2022年的伊始,又一家头部房企财务爆雷了,它就是中国奥园。
中国奥园的爆雷比恒大更干脆,更不留余地。恒大在爆雷之前,许老板还卖项目、卖股权、卖飞机、卖别墅,垂死挣扎了一把。至今,恒大也没放弃自救。可奥园就不同了,直接宣布:已到期的美元债和未到期的美元债,统统都不还了。
奥园摊牌了,就是耍赖,没钱了,一毛不还。在美元债爆雷之前,奥园的60亿理财产品也违约了,众多投资者都损失惨重。
2022年的开年,奥园这一个雷的出现,足以证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风险还没有完全释放,房企的债务仍然承压。
在众多私营房企中,融创算是抗压能力比较强的,在近期还上了42.5亿元债务。这时候,还能拿得出钱还债的房企,都算是在债务危机的边缘能撑得住的了。这笔资金的来源很可能是融创卖掉了上海和杭州的三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