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虹:气吞万里的虎文化——虎生肖系列感悟(3)


  农历2022年,是壬寅虎年,虎穿山跳涧征服百兽的威武,伸张正义驱鬼捉妖的门神,激荡历史文化长河朵朵浪花的虎文化,尤其是伟人那震撼世界扭转乾坤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声响,都让我们敬重气吞万里的虎文化,如猛虎下山的气概创造虎年的虎威。

  虎文化是最为耀眼,最为提气,最能警示的生肖文化,是奔流不息中华传统文化长河的极其闪亮的一朵浪花,一直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虎不仅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之一,上古甲骨文的“虎”字就是造型优美的象形虎,殷商至秦汉的石雕、石刻和青铜器、金银器、玉器等以虎为原型的艺术品造诣极高,而且虎的形象在文字、语言、诗歌、文学、雕塑、绘画、小说、戏曲、民俗,以及更为广泛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歌等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无所不在。从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一带发掘出土一对憨态可掬、距今约6000年的蚌塑龙虎,被誉为“中华第一虎”;到《山海经》记载的在众鬼出入“鬼门”监管众鬼的两位神仙,凡属为非作歹的恶鬼都用绳子捆上,投给老虎吃掉;直到汉代人们为驱除鬼魅喜爱在除夕夜把虎画在门上,后来演变为门神画……。都表明古时的老虎是正义的化身,虎文化则以弘扬正义、传递正气、拓展正道的指向,宣示人们对虎集速度力量于一身,吼叫山林动、出击群兽惊,唯我独尊、不见天敌的百兽之王的畏惧之心和崇拜之情,以及由此汇聚成的映照“春雷巨响山河动,月夜旋风草木飞”不时泛起时代波澜虎文化。

  虎文化基本特点,是昂扬向上的斗争精神,它以虎的凶猛无比百战百胜赢得“百兽之王”地位,表达虎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豪气。从古代将军多用虎皮挂在帐中或铺于座上,将军所在的营帐称为“虎帐”,将军的威风称为“虎威”,骁勇善战的将领称“虎将”,勇猛的士兵称“虎贲”,可以看出无一不是借虎威以壮军威。从周朝设立虎贲的皇室卫队,军官设置虎贲中郎将、虎牙将军等职,以“武王戎车三百两(辆),虎贲三千人,擒纣于牧野”大彰虎贲为武王灭纣立下的汗马功劳,到三国蜀汉称关羽等5位将军为“五虎上将”,及至勇将后来通称虎将,足见虎的勇敢精神斗争精神的深入人心。古代调兵遣将的虎符,常被视为权力、勇猛和制度的象征。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遣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郭沫若的著名话剧《虎符》,说的就是根据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史迹创作而成,当时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而《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中,曹操因赤壁之战兵败北退,诸葛亮利用虎符,兵不血刃就夺取了三处城池,可见虎符作用之大。古代士兵的盾牌上多绘虎头,用以增强声势、威吓敌人(摘自《收藏快报》作者:张春岭)。近日有一篇《斗争的主旋律》(子休 闻道 天道生活 2022-03-09),着力诠释栗战书委员长“要同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企图迟滞甚至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一切势力斗争到底”,蕴含的斗争信息量和非常份量,相当于发出的是通告,也是宣言,讲的很坚决。从“要同”,到“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再到“企图迟滞甚至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直到“一切势力斗争到底”,逐词逐句的阐释解读,表达了“只有斗争,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出路。只有斗争,才能让华夏文明屹立于高山之巅。只有斗争,才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永恒主题”的含义,表明新时代进行四个伟大的斗争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第二个百年辉煌的重大作用。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